-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浓烈而畸变母爱宠儿解析
浓烈而畸变母爱宠儿解析 摘 要:托尼?莫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黑人作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里森的Beloved这部小说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母爱的研究,揭示了伟大的母爱在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下的畸变。 关键词:浓烈畸变 母爱 奴隶制 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洛雷恩镇一个黑人家庭,从小所受到的黑人文化的滋润,对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里的英语和古典文学的正规训练拓展了她的思路,作为一个美国黑人妇女的体验丰富了她的空间。她视写作为“一种思考方式”。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她的作品也始终以表现和探讨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完美的结合。 在1970年创作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发表之后,莫里森文思泉涌,先后发表了《秀拉》(Sula,在一定程度上是《最蓝的眼睛》的延续)、唯一一部以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柏油娃》(Tar Baby)、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宠儿》(Beloved)、《爵士乐》(Jazz)和《乐园》(Paradise)。其中《宠儿》、《爵士乐》和《天堂》被称作“三部曲”,因为这三部作品构成了一个意在总结和梳理美国黑人百年历史的三部曲。1993年,托尼?莫里森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她“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她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国黑人作家。 《宠儿》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是莫里森在为兰登书屋编辑反映黑人长达三百年争取平等自由的斗争史的文献汇编《黑人之书》(1974)时接触到了这个故事,从而产生了创作的冲动:据记载,一个名叫玛格丽特?加纳的女黑奴携子女从肯塔基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奴隶主带人赶来追捕,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已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抄起一把斧子,一斧头砍断了她小女儿的喉管……接着她想要把其余的孩子杀死,最后自杀。但是,人们强行制伏了玛格丽特,没能让她完成那绝望的行动。 《宠儿》的故事情节简单,但不同寻常。在小说中莫里森所选取的场景是辛辛那提城郊的蓝石路124号农舍。女主人公塞丝曾经是个黑奴,1855年,她从肯塔基州的甜蜜之家(Sweet Home)农庄逃亡,投奔婆婆贝比?萨格斯(她的二子一女已先期送来,路上又产下一女);28天之后,奴隶主带人追来,塞丝锯断了年仅一岁左右的女儿的喉咙,下葬时为她取名“宠儿”。尽管逃亡和杀死女儿的事情已是18年前的往事,但往事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对塞丝的纠缠,小说开头就写道:“124 was spiteful.”(124号“充斥着一个婴儿的怨毒”)。“宠儿”的冤魂多年来一直在124号家中肆虐,导致她的两个儿子离家出走,加速婆婆贝比?萨格斯的精神崩溃和死亡,使小女儿丹佛养成了孤僻、幽闭的性格。直到有一天,甜蜜之家当年的黑奴保罗?D的来访,打破了塞丝与世隔绝的生活:保罗?D赶走了小鬼魂,取代了它的位置,开始与塞丝同居;但是随后“宠儿”以20岁少女的肉身还魂,进入这个家庭讨还爱债,然而一个鬼魂对爱的追索是永不满足的,塞丝终于走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最后,是成长起来的丹佛和黑人民众一起帮助她摆脱了宠儿,开始面对新生活。宠儿最后消失不见,塞丝终于从过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对黑人来说,摆脱奴隶制和白人的桎梏是十分重要的,在奴隶制下,奴隶的一生就是肉体和精神遭受摧残的一生,失去做人的基本权利,被当作动物一样的干活,生育。小说的时间放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当时奴隶制虽已正式废除,但它给黑人身心造成的伤痛并未消失。在小说中,主人公塞丝就是饱受奴隶制度摧残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当她认识到自己被当作和动物一样的时候,她看清了自己的奴隶身份,便决定逃跑,她要追求能爱自己想爱的任何人或物的自由,要拥有爱的对象,也就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当奴隶主追至124号,想把她和她的孩子们带回奴隶种植园时,她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她对奴隶制深恶痛绝,为了让孩子摆脱奴隶的命运,她杀死了宠儿,因为她认为她把她送到了安全的地方。她的这种行为,最终使奴隶主空手而回。在塞丝看来,黑人和孩子们的安全地方不是人间,而是在白人看来阴森恐怖的地狱。 塞丝的母爱无疑是非常地“浓厚”,并带有赎罪成分,孩子死后,为了让死去的女儿有属于自己的名字的墓碑,在白人雕刻师的卑鄙要求之下她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交换,亲自为女儿命了名。十分钟七个字母:就是BELOVED这七个字母。后来塞丝还想,要是她多坚持一会儿,石匠也许还能刻上“亲爱”这两个字了。 小说中弥漫着主人公塞丝强烈的杀女之痛,但是她杀死女儿正是源于她对女儿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