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下1颗铁树的种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埋下1颗铁树的种子

埋下一颗铁树的种子真知来自于实践,社会是最好的教科书。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是通过大量社会调查了解中国的问题,没有这些调查,不可能有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胡锦涛总书记曾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讲话,提出了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四个标准: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胡锦涛总书记又复信北大支教团,要广大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马石庄教授认为:“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实际的经历是很难坚定的,有信念也是缥缈的,很难高尚。”当今的青年,虽然生活在不愁吃穿的年代,但他们面临的挑战并不比前辈人经历过的小,相反,可能更大;而这种挑战在于富裕、多元化、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怎么去解决发展面临的众多问题?答案在于除了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最重要的在于实践,在于经年累月的调查研究,直面现实,亲身感受,积累第一手资料,沉淀、分析思考;再积累、再沉淀、再分析思考,直至心中敞亮,豁然开朗。就像铁树开花,它虽然生长缓慢,历经风雨,终归会开花……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给孩子的心灵埋下一颗铁树的种子。编辑手记卷首语1 埋下一颗铁树的种子社会调查报告4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调查研究二三事7 “三农”有好转 扶持需持续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三农”的全面扶持 鄂西南少数民 族地区农村调查报告9 成也网络 败也网络 黄市镇农村孩子上网问题调查报告11 农村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13 怒放的生命 ——北京小月河“蚁族”聚居村调查手记16 河北省霸州市城三村农民收入调查报告学子情怀18 幸福是自己的比较级19 听 雪20 闻闻阳光的味道亮点采撷21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来自116位师生的访谈报告26 润物无声 播撒爱心 ——科苑支教社在行动28 业余无冕之王 书写激情人生 ——记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小洪山记者团”科苑论坛3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为例34 蝴蝶效应35 雏凤清于老凤声 ——谈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成长与培育我的考研故事37 忆考研峥嵘岁月 ——谨以此文献给立志到中科院学习的后继者38 考研的过程是财富校园时评39 不要让雷锋“三月来四月走”40 “我就是喜欢,我愿意呆在这儿”41 纠缠于符号的真实 不如传递双手的温暖42 生命是梦想的旅程择业就业43 就业离我们并不遥远44 龙年招聘谁入老板法眼47 “犬在吠,骆驼队伍在前进”封面 《雪乡人家》 摄影作者:吴超封二 封三 “我眼中的中国乡村”图文征集大赛科苑学子部分摄影 作品选登封底 《雪乡》 摄影作者:吴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调查研究二三事■ 严苑轩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于1930年5月写就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第一章标题,它反映了毛泽东对“调查研究”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的高度认识。分析毛泽东早期革命的实践经历,就很容易理解他为何如此看重“调查研究”。毛泽东的一生展现了他纯粹的乐观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革命情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欲与天公试比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畅快淋漓的词句恰证此论。对于这一认识,研究毛泽东的人不会否认。我以为,仔细分析毛泽东的一生,还会发现有一条清晰的、素描般的行动主义、实践主义的思想路线图盘桓在指导他革命的脑海中。他是行动主义者,实践主义者,调查研究始终是他战胜敌人,赢得革命胜利的有力武器。行动主义者毛泽东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和李维汉、罗章龙等二十四名青年坐火车离开长沙,奔赴北京,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湖南。这应该是毛泽东一生神奇、一生革命的开始。毛泽东来京的目的主要是赴法勤工俭学,也可以进北大读书。一同来的罗章龙考进了北大预科,其他人在毛泽东的帮助下都去了法国。而毛泽东既没上北大,也未赴法,这到底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似乎谁也说不清,于是我辈夙愿考北大、留西洋未果而抱憾终生的人,面对北大人、“海龟”,便不无自嘲地说: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要得益于毛泽东既没上北大,也没有赴法留学,加上他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理论,群众路线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正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我们猜想,毛泽东见识了北大。他真的可能得出结论是:“百无一用是书生”,抑或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理论根据是什么呢?是湖南的湘学士风。湘学士风的核心是“经世致用”,表现在思想层面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先做起来,而不是崇尚玄学,空谈。所以毛泽东要先做。外国的经我知道一点,我要解决中国的问题,我必须在中国。毛泽东自湖南一师中专毕业前就广交朋友,展现了他团结人,领导人的能力,也许他此刻就相信:你们——我的朋友,外国的经你们去学吧,将来你们回来为我所用,实际上,后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