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安石读尝君传刍议
PAGE 13PAGE 1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芻議-論司馬遷對「養士」及「士」的看法 吳慧貞 摘 要王安石〈讀孟嘗君傳〉一般常將它視為翻案文章。據《古文觀止》的定義:對於歷史上已有定論的史事,提出質疑,進行批判的文章,稱為「翻案文章」。據此,一般人認為「孟嘗君能得士」,王安石則翻案,以為「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筆者認為王安石此文並非翻案文章,司馬遷本身並不認為「孟嘗君能得士」,王安石「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的觀點事實上即是司馬遷的觀點,所以王安石只能算是一位善讀《史記》者。本論文由〈讀孟嘗君傳〉一文切入,進而探討司馬遷對「養士」及「士」的看法。在「養士」方面,以〈孟嘗君列傳〉與〈魏公子列傳〉分析司馬遷的「養士」觀。通過「坐以待客與主動訪士的不同」、「真誠禮賢下士與否」、「養士的動機不同」,我們可以清楚司馬遷對「養士」的看法。至於司馬遷對「士」的看法,則認為真正的「士」是為知己者用,且應該堅守原則、理想,如此才是真「士」。結語言王安石因為與孟嘗君所處的歷史時代、身份處境相似,所以對孟嘗君特別的關注,〈讀孟嘗君傳〉實為其政治理想之寄託。最後再次重申此文並非翻案文章,王安石只能算是一位善讀《史記》者。關鍵字:孟嘗君、魏公子、司馬遷、養士、士壹、前言王安石〈讀孟嘗君傳〉:「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新譯古文觀止》下王安石〈讀孟嘗君傳〉(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5月),頁925。這個立論的觀點並不是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在〈《新譯古文觀止》下王安石〈讀孟嘗君傳〉(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5月),頁925。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人,姦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史記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孟嘗君列傳》卷75(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0月),頁954。在太史公看來,薛地多暴桀子弟,始作俑者就是孟嘗君,是他好客-「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史記會注考證?孟嘗君列傳》卷75(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0月),頁949。帶來的不當後果。《史記會注考證?孟嘗君列傳》卷75(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0月),頁949。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書》曰:「受(紂王)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此之謂也。《資治通鑑》卷二《資治通鑑》卷二司馬光認為他是「奸人之雄」,把他和商紂王相比,可見否定之甚。兩位史家均不認為孟嘗君善養士,所以王安石:「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的觀點純屬王安石的說詞,並不是《史記》的見解。王安石又曰:「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新譯古文觀止》下王安石〈讀孟嘗君傳〉(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5月),頁925。筆者以為此番話是司馬遷的心聲,司馬遷對於「養士」是以魏公子為典範,其餘三君子司馬遷在贊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貶責──〈《新譯古文觀止》下王安石〈讀孟嘗君傳〉(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5月),頁925。平原君,翩翩濁世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史記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平原君虞卿列傳》卷(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0月),頁。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正如明人楊慎所云:「言在濁世為佳公子,清世則否矣。褒貶在言外。」《史記評林》?〈平原君虞卿列傳〉卷76(台北:地球出版社,民81年3月),頁1961。司馬遷在〈魏公子列傳〉中就借信陵君之口說過:「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史記會注考證?魏公子列傳》卷77(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0月),頁。觀毛遂處平原君門下三年而平原君竟完全不識此人,必待赴楚定縱後才後悔「吾不敢復相士」。這與信陵君於監門、屠狗者中識侯生、朱亥為非常人實相去甚遠,軒輊判然。再看,趙都邯鄲有處士毛公、薛公,身懷偉略,混跡於博徒賣漿者流中,平原君長居於此,竟不識此二人;信陵君在邯鄲為客,結識二人而與之游,平原《史記評林》?〈平原君虞卿列傳〉卷76(台北:地球出版社,民81年3月),頁1961。《史記會注考證?魏公子列傳》卷77(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0月),頁。 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說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歸,何智之明!後制於李園,旄矣。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史記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春申君列傳》卷78(台北:洪氏出版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