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三代极地科考船
我国三代极地科考船。自上至下分别为:“向阳红10号”、“极地号”、“雪龙号”。我国三代极地考察船 自1984年中国首次组队进行南极科学考察至今,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已有28年,共使用过三代考察船。 第一代船并无破冰能力 “向阳红10号”是一艘满载排水量为13000吨的普通船只,并无破冰能力,1979年11月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并交付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使用,船体设计与大江级打捞救生舰相同。 1984年11月,“向阳红10号”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开赴南大洋、南极洲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并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8年8月,“向阳红10号”改建成“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曾参加中国发射同步通信卫星等重大科研试验任务。 “极地号”由货船改装 “极地号”是我国第二代极地考察船,原系芬兰劳玛船厂1971年建造的一艘具有1A级抗冰能力的货船,我国于1985年购进后,投资750万元改装成极地考察船。从1986年10月25日首航南极以来,“极地号”共完成6次南极航次的运输及考察任务,于1994年退役。 “雪龙号”曾立下汗马功劳 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原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是乌克兰赫尔松船厂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级破冰能力的破冰船。我国以1750万美元购进后,投资3100万元人民币改装成为南极科学考察运输船,该船总长167.0米、型宽22.6米、型深13.5米、满载吃水9.0米、满载排水量21025吨、最大航速18节、续航力20000海里。 “雪龙号”于1994年代替“极地号”服役至今,已先后11次赴南极、4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2010年8月6日凌晨4时29分,“雪龙号”轻松打破了我国航海史最高纬度纪录――北纬85度25分。由于建造时间较早,从目前来看,“雪龙号”与国外先进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及完备的科学考察设备系统相比,已经显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差距。我国正新建极地科考船 破冰能力超“雪龙”号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副主任秦为稼介绍,新建极地科考破冰船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该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设计载员90人,轻载排水量为8000吨级,船长约120米、最大船宽22.3米、吃水8.5米、最大航速15节、续航力约20000海里。在动力系统、甲板面积、实验面积等调查船要件方面,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都将达到非常优越的设计水平,装备标准将按照最好的海洋综合调查船标准设计制造,调查能力将远远超过现有极区调查船。 双向破冰能力国际领先 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的各项性能相比现役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大大提升。不仅能够在覆盖有20厘米雪的1.5 米厚冰层上,以2-3节的破冰速度作业,而且能在两极混有沉冰的海冰中终年作业,比现役“雪龙号”的破冰能力(能够在覆盖有20厘米雪的1米厚的冰层上破冰作业)将提升两个档次,这意味着其活动范围将覆盖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的主要活动区域。 “雪龙号”破冰是靠船头的冰刀以及坚固的船头把冰压碎。这种方式遇到厚的冰脊时,就会遭遇困难,有时甚至会骑到冰上下不来。新建破冰船不仅可以利用船头破冰,还可以利用船尾破冰,双向破冰新技术大大提升了新船的机动能力,在冰区中航行时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转向和掉头,在较厚的冰层中不被卡住。 该船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和机动性,在低速航行状况下可原地回转,能在符合环境条件的无冰海域下实现动力定位,航向稳定性好。 可同时搭载两架直升机 为满足无限航区和南北两极海域的科考要求,新建破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调查设备。该船拥有能够扫描海底地形地貌的多波束声呐系统,可以进行海洋地震等地球物理探测,还将装备无人缆控深潜器、无人遥控深潜器和水下探测系统等。舱内将装备万米地质绞车、水文生物绞车、表层海水基础参数监测系统等。罗经平台上将装备GPS 大气探空和臭氧探空系统等设备。新船因此具备了“立体化”科考能力,从大气到海冰,从高空到海底,新船都能获取到科学数据。 此外,总面积达到58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700平方米的作业甲板,将为海洋环境、地质、生物等多方面的科学考察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新船还配有可同时搭载两架直升机的支持系统,因为直升机的活动范围可以大大超出船舶的活动范围,从而延伸了科考活动的半径。 据介绍,新建科考船的这些功能设计将基本满足我国2020年之前的极地科考要求。 将与“雪龙号”分工配合 目前,我国仅有“雪龙号”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它由运输船改造而成,破冰能力相对有限,安装的调查装备也不足,无法开展大规模、有针对性的极地环境调查工作,成为我国极地海洋科学事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南北极考察的后勤物资运输、人员输运和海洋科学考察任务全都依靠“雪龙号”,在恶劣的极地自然环境中和有限的工作时段内,一艘船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