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课例鉴赏.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夜雨寄北》课例鉴赏

《夜雨寄北》课例鉴赏 该课获2017年“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初中组二等奖。 执教者:陶金 兰考县星河中学 观察者:曹明英 兰考县基础教育教研室【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进行有效诗歌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能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音韵美、意境美,培养热爱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 5.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过程】隽永语言 导入新课中国被称为诗歌的国度,这里不仅留下浩如烟海的诗篇,更是名家辈出,大家最熟悉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除了这两位诗人之外,还有许多著名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经典佳作《夜雨寄北》(傍晚时分,李商隐独坐窗前,听雨声潺潺,轻飞的雨丝撩起了他怎样的思绪呢?展示ppt) (设计意图:以优美隽永的语言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知人论诗 走近作者 (ppt展示李商隐画像,学生介绍李商隐的相关资料)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力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600余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无题诗最有特色。三、写作背景 走进诗歌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四、多种诵读 感受诗歌 1.听名家朗诵,配乐范读诗歌。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3.指名配乐朗读。4.全班齐读诗歌。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五、夜雨情思 深入诗歌 缠绵的雨丝撩起了诗人怎样的思绪呢?这是作者滞留巴蜀写给北方妻子的诗。诗中描绘了他在巴山秋雨之夜对妻子的怀念。作者先写自己客居巴山在秋雨连绵、涨满秋池的夜晚怀念妻子的情景。在这样的夜晚,作者辗转不眠,孤灯听雨,满怀离愁,内心充溢着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但此情此景妻子此时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妻子能知道自己这种心情呢?由此,作者盼望有一天能回到家乡,在西窗烛下向妻子谈谈,今夜雨中思亲的情景。 六、夜雨诗情 鉴赏诗歌 师启发:“小组合作,讨论质疑,这首七言绝句对诗句你有哪些困惑?哪句诗打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的理由。” 君问归期未有期 1、生:“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君”指谁?此句中有两个“期”字,采用什么手法?表达诗人此时内心具有怎样情感?明:“君”——妻子(或好友)根据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似乎写给他的妻子更确切。“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却没有明确回去的日期”此句采用“一问一答”手法,将“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流露出诗人内心——“思归而不能的愁苦与孤寂的心情”(二) 巴山夜雨涨秋池1.师这句诗是记事还是写景还是抒情?如何进行诗歌赏析?生:重在——写景。师:诗歌赏析一般可以从炼字、意境、思想感情这些角度进行赏析,下面我们试着从这些角度进行赏析。炼字。“涨” 字用的妙。“涨”字是涨满、溢出。“秋水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这里仅仅是描写秋雨吗?”(师问)非也,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心中难以派遣的——绵绵不断地“思归愁绪”,一个“涨”字将抽象的“愁”描绘的淋漓尽致、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一个“涨”字可谓“一字千金”。2017年央视一套“中国诗词大会”其中有一个精彩环节——“飞花令”,今天我们也来过过瘾——来一个关于“愁”字飞花令,看看哪位同学能成为我们班级的诗词小达人。(表扬鼓掌,适时点评)师补充拓展有关“愁”字的诗句 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⑵ 一枝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⑷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b、意境。从地点上“巴山”——意味着遥远的异乡;从时间上——是寂静幽暗的黑夜(夜晚);从季节上“秋”——是最触动人们思乡和孤寂的季节。分别从空间、时间、季节三位一体多角度、多层次将“归期而未有期”的愁苦沉寂之情,渲染的更加浓郁。(三)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1师:“三四两句为我们描绘一个怎样的意境?”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充满诗情画意,展示学生的文采)2、生:这两句运用想象为我们描绘有一天能与家

文档评论(0)

yx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