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松 竹 梅 岁 寒 三 友 桃 李 杏 春 风 一 家 将下列这副春联补充完整 松 竹 梅 松 竹 梅 岁 寒 三 友 桃 李 杏 春 风 一 家 将下列这副春联补充完整 松 竹 梅 2006年春晚舞蹈《岁寒三友》之竹 松 竹 梅 岁 寒 三 友 桃 李 杏 春 风 一 家 将下列这副春联补充完整 松 竹 梅 于潜僧绿筠轩 题解: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山东诸城) 。 题解: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本文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写得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 与可以书遗余( ) 近语士大夫( ) 萃( ) 寒梢( ) 笔砚( ) 斤斧何曾赦箨龙( ) 喷饭( ) 畴昔( ) wèi yù ①告诉 ②告诫 cuì shāo yàn tuò pēn chóu 理清全文结构 一、阐述文与可绘画理论与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叙二人诗歌赠答、书札往来,交代《筼筜谷偃竹图》的由来。 三、述作记缘由,抒悲怆之情。 解读第一段: 一.翻译下列句子 1.自蜩腹蛇蚹……生而有之也。 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 2.夫既心识其所以然……不学之过也。 既然心里明白应该这样做,却不能做到,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 这都是学习不够的过错。 解读第一段: 一.翻译下列句子 3.平居自视了然,……岂独竹乎? 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 4.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则非耶? 现在,您在画竹上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我认为是有道者的认识,难道不是吗? 解读第一段: 二.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乃见其所欲画者 2.乃见其所欲画者 岂独得其意 而予亦悔其随之(《游褒禅山记》) (副词,却 竟然) (就是 就) (代词,自己) (代词,他的) (代词,自己) 解读第一段: 三.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 三层。 ①文与可的绘画理论。 ②自己学习与可画论的心得。 ③引用苏辙的话, 指出与可绘画技艺的精妙、深邃。 解读第一段: 三.思考下列问题 2.本段所阐发的创作思想主要是什么? 3.本段引用苏辙《墨竹赋》语句的作用是什么? 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进一步突出文与可画艺高妙,及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和知己之感。 解读第一段: 三.思考下列问题 4.苏辙引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类比。 庖丁解牛→让文惠君悟出养生之道 轮扁造轮→让齐桓公悟出读书只能从实践中体会 与可画竹→形、神兼备 有道者 预习: 1.第二段追忆了与文与可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文与可怎样的性格? 2. 文末作者借曹操与桥玄之事侧面反映了自己与文与可的亲密,这与文章主旨有何关联? 3.文章题目既然为“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为何作画经过描写甚少?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2.熟读第一段。 岁寒三友 松、竹、梅 2006 春晚舞蹈 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 (略:简略,与“详”相对)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 D.苏子辩则辩矣 (辩:有口才) B 大概,大致 解读第二段 一、完成下列各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①…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②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C.①与可无以答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②窥父不在,窃发盆 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