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文学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咏钱 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拟把婆心向天诉,九州添设富民侯。 清代画家郑板桥 清代画家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朝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第三节 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 常州派发轫于嘉庆初年,“盛世”已去,风光不再,各种社会矛盾趋于尖锐激烈,朝野上下产生“殆将有变”的预感,浓重的忧患意识使学者眼光重又转向于国计民生有用的实学。在词的领域,阳羡末流浅率叫嚣,浙派襞积典故,把词引向淫鄙虚泛的死胡同,物极必反,曾致力经学研究的张惠言顺应变化了的学术空气和思想潮流,“开山采铜,创常州一派”,影响直至民初,成为浙西词派之后的词坛主流。 温庭筠作《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张惠言评道:“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我们认为这首词并无士不遇的含义。把‘照花’四句比做屈原《离骚》的“退将复修吾初服”,也就是政治上不得志,退而加强德性修养,这个意思在词里也看不出来。 木兰花慢·杨花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 水调歌头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 * 第一节 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 格调派:以沈德潜为代表,主张“诗贵性情”、“亦须论法”。 肌理派:以翁方刚为代表,主张作诗以学问为根底,重义理与文理统一。 性灵派:以袁枚为代表,主张写个人“性情遭际”。 别具一格的诗人郑燮。 第七章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沈德潜“格调说”: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人。有《唐诗别裁集》、 《明诗别裁集》 、《清诗别裁集》、 《古诗源》。 “格调说”: 尊唐抑宋 ①内容上 要求诗歌起到为封建纲常服务的教化目的; ②风格上 要温柔敦厚; ③手法上 讲求格律,重视声调,注意体式,实际上也就是学古模拟。 沈德潜的诗论是以汉儒的诗教说为本,以唐诗的“格调”为用,企图造成一种既能顺合清王朝严格的思想统治而又能点缀康、乾,这种主张有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所以,沈氏本人的诗作,大抵平庸无奇;有时也写民生疾苦,但这不过是表现封建文人“忧国忧民”的姿态而已。只是他在各种选本中对一些古典作品的技术性分析,还说了不少内行话。 翁方纲“肌理说”: 翁方纲:(1773-1818),字正三,号覃溪,今北京大兴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有《复出斋诗文集》、《石洲诗话》。 认为“神韵说”流于空洞,“格调说”汲古不化,主张以“肌理说”加以补救。 “肌理”二字来源于唐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均”之句,用来论诗,包括义理与文理。 “义理”,即“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 “文理”即“言有序”也,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 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是清代考据之风影响于诗坛的一个结果。 袁枚与“性灵派” 1.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称随园先生,钱塘人。 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 袁枚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相抗衡,影响甚大,形成了性灵派。所谓“性灵”,包含性情、个性和诗才。 ①性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诗生于性情,性情是诗的本源和灵魂,他说“性情以外本无诗”、“自把新诗写性情”。 ②诗人的独特个性是最能体现性情的 ,“作诗不可无我”。 ③作诗还应有诗才,即作家的才气、天分和学识。 创作: 诗:直抒胸臆,清新隽永,流转自如,洒脱通俗。 《马嵬》其二: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文: 论说杂文:《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传 记 文:《祭妹文》 .赵翼:1727——1814,字云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人。其诗议论较多,有独到见解。是史学家,强调诗的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