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洛夫长诗《漂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7 论洛夫的长诗漂木 作者: 林子晚 (序)在空境的苍穹眺望永恒的向度──论洛夫的长诗《漂木》 简政珍/文 洛夫在诗作上,总不时给诗坛带来惊喜。步入二十一世纪,他完成了一首约三千行的诗!当然,诗的成就,不能以量计。若是纯粹以诗行的量来计算,三○年代的朱湘及当代大陆某些诗人也有类似的作品。但朱湘这些人的长诗,大都以诗来说故事,而缺乏诗的意象性所显现的诗质。西方古希腊的时代,荷马的史诗,即是故事的叙述超越意象和抒情。二十世纪艾略特早期的诗,诗质浓密。但晚期的〈四首四重奏〉已流于抽象理念的传输。洛夫的可贵在于在这么长的诗里,诗行的流转,仍然保持意象思维,而非抽象论述。 诗和哲学交相辩证,来探讨错综复杂的人生。没有哲学的深度,诗容易流于皮相肤浅。但要表现深度,文字又时常受到抽象论述的诱惑,而坠入诗行自我构筑的陷阱。诗人要在这么长的诗里,纯以意象来观照世界,需要非凡的想象力。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一个七十几岁的诗人,简直不可思议。洛夫这首长诗,无疑推翻了那些认为步入高龄即无法写作的论断。其实,长诗的写作是检验诗人成就的指针。洛夫这首诗是想象力的典范。观之当代写诗的情境,时下流行短诗创作,若是和这一首诗相对照,很多诗人终其一生的作品,仍然还在造句的阶段。很多诗人大都只有诗句,难得有诗篇,更何况是意象缤纷的诗篇。 Ⅰ 以诗的纵贯书写观察,这首诗分为四章,其中第三章〈浮瓶中的书札〉又分为四部分。整体说来,第一章的〈漂木〉,第四章的〈向废墟致敬〉及第三章的﹁致诗人﹂及﹁致时间﹂最能展现雄浑而带有谐趣的意象,也最能刻画深邃引诡的人生。 第一章〈漂木〉是一块木头的「一种/形而上的漂泊」,它历经时空,更重要的是,它从此岸到彼岸,穿透深入两岸的现实。洛夫虽然触及当代时空的诗作比他同一辈的诗人要多一些,但和他自己的诗比较,这类诗的比例不算高。但在这一章里,洛夫对现实的敏感,透过意象思维,造就了一些撼人的意象,如:「台风。顽固的癣疮/选举。墙上沾满了带菌的口水/国会的拳头。乌鸦从瞌睡中惊起/两国论。淡水的落日」。有时意象让读者啼笑皆非:「绿灯户送客。最短期的政党轮替」。时空的距离,却使身在加拿大的洛夫触摸到已遍体鳞伤的台湾。本章有关现实的意象,有历历在目的临即感。 第二章〈鲑鱼,垂死的逼视〉的文字带有较强的叙述性,描写加拿大鲑鱼回流产卵的历程。和第一章比较,意象的谱成,节奏比较和缓。当然有时以鲑鱼的眼光,反讽人世,观点的跳跃,引人深思。如:「我们从不追问/装在骨灰瓮里粉状的东西/是变质的碳水化合物/或是涅盘」。 第三章〈浮瓶中的书札〉分四部分:「之一:致母亲」,「之二:致诗人」,「之三:致时间」,「之四:致诸神」。「致母亲」以怀念在大陆已过世的母亲为主。母亲已死,诗不免以意象思考生死和所谓的永生。 「致诗人」反讽了一些诗人,甚至自我解嘲。诗人这时以另一个自我,质疑诗人的存有。其中「以诗论诗」讨论了西方几个诗人,如里尔克、梵乐希、马拉美等。诗行也讽刺了当代流行的一些诗潮,有些诗人无时无刻不在追随新的主义。 自古以来,诗人最常对话的对象,就是时间。「致时间」这一节顺理成章地成为本诗的力作。在玄学及哲学的基础上,意象有力地游走于时间与历史。诗的结尾试图以各种手段或是方法来阻止时间的行进。但时间「躲进我的骨头里继续滴答、滴答」。 「致诸神」以质疑「神在哪里」及「神无所不在」两种思维的纠结,来推展叙述。当然,所有的叙述仍然是意象思维。 最后一章以《金刚经》的引文作前言,展开存在的意象论述。题目﹁向废墟致敬﹂已暗指这是「实」与「空」的辩证,而「空」正是本诗结构上终极标的。「空」落实于「实」。人经常是面对「空」的威吓时,才开始体会到「实空」交相渗透的本质。从第一章的漂泊到最后一章面对「空」的思维,整首诗绵延成一个虚实相济的结构。 Ⅱ 以诗的横切面进一步看待,这首诗有几个特色值得注意。 漂泊的意象 首先,以「漂木」为名,漂流、流荡、放逐、离乡背井当然是最明显的题旨。洛夫本人移民加拿大,就是「漂木」的另一个身世。放逐者总是夹杂了悲喜的双重回音。远离故土腾出空间的距离,使观照富于冷静的智能。但空间的距离也使表象抽离的情感更加暗潮汹涌。诗里的第一章也以「漂木」为名,充满了类似的意象。鞋子以及漂木以及被水冲击的木头,以及木头烧成灰而进行形上学之旅,都是漂泊的化身。在形而上的观照下,意象带出两岸迥然不同的风景。有笑声,也有欲哭无泪的场景。 大陆(故国)的山水,在现代化的旗帜下,成为特异的拼图:「黄浦江。脂肪过多而日趋色衰/秦淮河的夜色。赶走了麻雀飞来了苍蝇」。风景变色,而人世呢?「泛白的牛仔裤。吞下三粒威而刚也不管用」。大陆在成长中过渡,在过渡中成长。但成长的悲剧却使既有的价值烟消云散。成长引来对过去乡愁,这对放逐者更是如此。空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