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长沙试验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扬州慢-长沙试验中学

《扬州慢》教学实录 主 讲:付有(以下简称“付”) 指导教师:刘伟(以下简称“师”) 付: 孔子曾经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将人分为三等:狂,狷,乡愿。狂者,就是有进取心的人;狷者,就是独善其身的人;而乡愿则是同流合污的人。无独有偶,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等就分到了乡愿中。狂者苏轼、辛弃疾的作品我们是比较熟悉的,而对狷者姜夔则有些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 师: 王国维先生是我国近代的著名学者,他的《人间词话》对后世影响极大。我们理解狂者、狷者等的含义,对于理解姜夔的思想和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大家要注意一下。 付: 好,下面请大家把课文齐读一遍,如果能背诵的,请关书。 [全班齐读,板书“扬州慢”] 付: 刚才,我们提到了“狷”这一概念,那么,我们也许要问:为什么要称姜夔为“狷”呢?这和他的生平是分不开的。姜夔一生从未入仕。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姜夔从小就过着一种漂泊天涯的生活,这种生活遭际就使得姜夔年纪轻轻的就有一种冷感愁怀,而他的词作也就大都为一些离情别绪之作。 《扬州慢》这篇作品,写于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当时,才二十一岁的词人来到扬州,看到曾经的繁华之都,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下面请大家把这首词的序言读一遍, [学生齐读序言] 付: 好!我们读这首词的时候,由于理解不够,在感情的处理上还不是非常好。关于这篇序言,我有一个问题问大家,有哪位同学愿意回答? [学生中有几人举手] 付: 你认为这段序言讲了些什么? 生一: 主要交代了写作这首词的时间以及词的主题。 付: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生二: 抒发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这情,即“黍离之悲”。 付: 《黍离》这首诗,你能背诵吗? 生三: 能。《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付: 刚才,这位同学已经将《黍离》背诵了一遍,这首诗对理解《扬州慢》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很好地诠释了姜夔在这首词里表现的思想感情。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查阅《诗经·国风·黍离》“禾黍”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与此同类的还有麦秀。以后大家在鉴赏古诗词的时候,看到了“黍离”“麦秀”这样的字样时候,就要注意一下,看作者是否在表达“黍离之悲”。 师: 读诗讲诗能很好地抓住序言和注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今后多加注意。付: 下面请大家再把这首词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 付: 通过朗读,我们已经对这首词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那么,这首词上下两片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生四: 上片似乎写景多一些,下片主要是抒情。 付: 好,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基本上正确的。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那么也就是作者进入扬州城后见闻观感。 [板书“见闻观感”] 作者通过对扬州城的萧索之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下片侧重于写情,作者主要是将唐代诗人杜牧对扬州的咏叹之词与扬州的全貌作一番对比,从而抒发了自己的“黍离之悲”。 [板书“黍离之悲”] 以上是我们对于这首词的一个整体感知。那么,接下来,我们几一起来探讨这首词的技巧问题。这首词运用的写作技巧比较多,如情景交融、对比和化入等。下面我们着重看一下对比与化入。现在,请大家讨论以下,并能找出有关比较与化入的句子进行赏析,也可以就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学生热烈的讨论2分钟] 生五: 我认为“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写得好。因为,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对战争厌倦,更何况人呢?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战争强烈的不满与痛恨。作者也正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物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付: 是啊,“树犹如此,人何已堪”呢? 生六: 我比较喜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几句。这几句表现出了扬州城物是人非的情景,“二十四桥仍在”,但心情、感情,已是“冷月无声”,也表达出了扬州城的凄冷,同时也隐含了人们被战争摧残的痛苦。 生七: 我比较喜欢词的最后两句,念起来比较有情致。 师: 我插一句。刚才几位同学,都能抓住精妙的句子进行赏析,这很好。但未能找出比较与“化入”的句子,看来,大家对“化入”了解不够。所谓“化入”,就是将别人的诗文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你能感受到别人诗意的存在,但又确实是自己的句子,甚至达到“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效果。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很好的增加诗歌的韵味。 付: 刚才几位同学对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等几句的赏析,是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