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吴启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泉州师范学院吴启辉

附件2 编号 工作领域(请选择1项) □科研 □企业 □农村 □科普 □卫生医疗 □国防科技 泉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候选人推荐表 人选姓名 吴启辉 工作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 推荐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科协 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制 填 表 说 明 1. 本表需打印完成,可到泉州市科协网站(www. )下载。 2. 封面的工作领域根据候选人以主要精力和时间从事的工作勾选1项。 3.推荐表中所涉及日期统一用阿拉伯数字,如2010年1月1日。 4.毕业院校、工作单位填写全称,职务等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详细填写。 5.照片为小2寸正面免冠彩色标准照,可粘贴在推荐表上,也可将照片电子版插入本表,一并彩色打印。 6.从事科技工作经历从中专或大学毕业后填起,含科普工作经历。 7.主要事迹1000字左右,请勿另附页。内容应客观真实地反映候选人精神风貌、工作业绩、社会影响、所获重要奖励等情况。 8.简要事迹不超过200字,是主要事迹的简要概括,用于评审和宣传。 9.所在单位意见由候选人所在单位填写,推荐单位意见由具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各市级学会、县级科协、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等)填写。需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 姓 名 吴启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4年8月 莆田 党 派 中国共产党 民 族 汉 学 历 博士研究生 学 位 博士 毕业院校 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 所学专业 材料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教授 是否院士 否 工作单位及职务 泉州师范学院 所在地区 泉州 通讯地址及邮编 泉州东海大街398号 联系电话手 机 传 真电子邮箱 qhwu@ 从事科技工作经历 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 在何单位从事何工作 1997年9月至2000年8月 主要事迹(1000字左右) 1997年07月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后直接免试保送该校物理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07月博士毕业于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长期从事电化学、材料科学和表界面科学研究,在表面科学与工程、界面工程、半导体纳米材料、储能材料、薄膜材料、金属/氧化物界面、有机分子/半导体界面等研究方向做出显著成绩。2003年获得美国电化学“优秀青年科学家”项目资助参加在Orlando, Florida 召开的美国电化学年会;2007年获得德国教育部洪堡基金。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闽江学者”、泉州市“桐江学者”特聘教授,泉州市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第四层次)。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和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有两篇论文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高被引论文。是国际杂志Journal of Physics Astronomy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和Frontiers (Carbon-Based Materials)编委成员,Frontiers是和NPG(自然出版集团)联合出版的开放性期刊。曾是国际杂志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11-2012)和Journal of Biophysical Chemistry (2010-2012) 的编委成员。是国际著名杂志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等的长期审稿人。自2013年初加入到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后,积极开展研究团队的建设,已组建“功能材料与电化学”研究组,包含副教授3名、高级实验师一名和讲师3名,主要开展绿色能源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的相关研究。该研究团队已有10多篇以泉州师范学院第一单位和4篇以泉州师范学院第二单位的SCI 收录论文接受发表,3个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还有3篇论文稿件在审稿中。研究组已和闽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目前还有一名1名硕士生在联合培养中。目前是我校“化工轻工清洁生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引领团队积极为泉州当地企业解决节能减排和废物再利用等方面问题,同时与企业联合申请科研基金和建立科研研发中心,企业攻关技术的研究。 简要事迹(不超过200字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