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南稀土普查实习报告
PAGE
PAGE 3
赣州市定南县岭北稀土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区
稀土残矿调查评价简报
编写报告人:谢远亮
编写日期:2011-8-8
正文目录
1. 第一章 基本情况
2. 第二章 矿产资源情况
3. 第三章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矿区交通位置
岭北稀土矿区位于江西省定南县城北约20公里处,跨月子、迳脑、龙头等乡镇。地理坐标:东经114°58′04″--115°10′56″,北纬24°51′24″--25°02′56″,面积约279.82平方公里。
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南北向的信丰县小江镇-定南县城公路(小定公路)穿过矿区,北经小江可与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相通,南达定南可与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相接,矿区交通甚为方便,见图1-1。
二、矿区自然界限
岭北稀土矿区面积较大,北起坳脑,南迄月子,西自木子山以西,东至白水寨。依据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产布规律可知,矿体产于岩体风化壳之中,因此,定南县岭北岩体的分布区决定了矿区的自然边界。
三、矿产资源勘查情况
2000年以前,区内地质工作做得较少。基础地质工作主要有原江西省地质局区测大队所做的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和江西省地质调查院1997年12月--2001年3月所做的1:5万鹤仔圩幅(G50E019005)区域地质测量。稀土矿产工作只做过少量面上稀土调查,工作程度较低,一是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六年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原九分队在《赣南稀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研究》和《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规律研究》专题研究工作过程中,在本区采集过岩石化学、人工重砂、微量元素、同位素绝对年龄及各类稀土样品;二是一九八八年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原四分队在定南县南丰——云台山一带所作的稀土普查工作(前期第一阶段)和定南县南丰——云台山稀土矿区石头坑区段所作的详细普查地质工作(后期第二阶段)。另外,从1985年起,定南县南申稀土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比照邻区足洞稀土矿,陆续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同或相近稀土成矿地质条件的区域进行过稀土矿初步调查并试采,但均未能保存有关矿山地质资料。
2003年受赣州南方稀土矿冶有限公司委托,由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地勘院完成了定南县境内32个稀土矿山的储量地质报告编制工作,这次工作主要是对采矿证范围内进行了较系统的地质
勘查,32个稀土采矿证证内保有稀土氧化物资源量95190.26吨。
2007年,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受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对定南县境内32个稀土矿山进行了储量动态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截至2007年12月,岭北矿区32个稀土矿山采矿证内累计查明稀土氧化物资源量103647.35吨(含矿山开采及07年储量检测工作增减量),保有稀土氧化物资源量66282.95吨。
第二章 矿产资源情况
一、矿区地质概况
岭北稀土矿系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矿体产于寨背岩体的风化壳中。寨背岩体出露面积约254平方公里,其产出时代主要为白垩纪晚世(K2),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岩石中钾长石、斜长石自形程度较好,钾长石含量达40-50%,矿物结晶较好,颗粒粗大且比较均一。岩石具中粗粒花岗结构,文象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石英呈它形粒状、港湾状。岩石中局部含有角闪石,岩石自变质作用明显而强烈,早期表现为钠质交代、晚期钾交代,并伴随形成稀土矿化。寨背岩体Al2O3>K2O+ Na2O+ CaO,δ=3.07<3.3属铝过饱和系列、碱性花岗岩类,具有高硅、富钾特征。寨背岩体稀土总量为343.82μg, ∑Ce/∑Y=0.29,低于维氏花岗岩平均总量,属轻稀土富集型;δEu=0.17,显示明显的负铕异常,表明岩浆来自于上地壳的部分重熔。
本区花岗岩全风化层的全部或部分即是矿体,说明矿体的分布与花岗岩全风化层基本一致,而且大体连续成片,具有面型风化壳特征。矿体大部分地段有残坡积层覆盖,盖层厚度为0.2—3.0米。本区矿体厚度一般为3.0—8.0米,最小厚度为2.0米,最厚达12.0米,平均厚度为4-5米。整个矿区有山顶矿体最厚,山脊矿体厚度次之,山坡两翼及坡脚矿体厚度较薄的一般变化规律,但不显著。本区矿体呈似层状沿花岗岩全风化层分布,其形态和产状与地形变化基本一致,沿地形变化呈波状起伏展布。
矿体总体形态较为简单,其平面形态略为复杂,多呈阔叶状。矿体中部圆滑山包或山梁的部分平面形态呈椭圆状,而矿体周边则为数条沟谷分割为一些沿山脊或山坡展布的支体。
矿体在剖面上的形态与地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势平缓,风化壳易于保存,矿体厚度大;地势陡,风化壳不易保存,矿体厚度小;地表迳流两侧,因洪水冲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