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等条件下供用户挑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同等条件下供用户挑选

课堂系列实验的创新设计方法( 李胜荣1 殷菊香1 朱建兵1 陈长恩2 (1.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212300;2.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212016) 摘要 从课例出发,介绍了课堂系列实验创新设计的3种基本方法。创新设计,使所有结论都能让事实说话;创新设计,让课堂系列实验既快速流畅,又微型环保,富有震撼力。 关键词 原电池 氯气的性质 铝的性质 课堂系列实验 创新设计 实验教学 最能营造互动氛围的手段首推实验。我们听过很多课,不做实验,课堂气氛异常沉闷,一做实验,学生就非常兴奋。但是,做实验费时间,一节课只有45分钟,实验越多耗时越多,所以为了赶进度,目前初高中普遍存在弱化实验的现象。“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为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活力课堂,我们不仅要做实验,而且要想方设法做好实验、多做实验、快做实验,让丰富多彩的创新实验走进课堂。以下个课例,特点就是课堂实验很多,只有创新设计,才能快速完成它们,并使之绿色化、有震撼! 一物多用物尽其用——实验一气呵成 【课例】“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课堂系列实验序号 实验 名称 实验内容及实验装置 实验 主体 1 培 养 皿 实 验 (已改进的课本实验) (1)在盛有稀硫酸的培养皿中同时加入锌粒和铜片,两者不接触,观察实验现象。 (2)用V型铜丝将锌粒与铜片连接起来,观察实验现象。 (3)本实验使用的电流计指针偏向与干电池的正、负极有何关系? (4)用接有电流计的两根铜线分别接触锌粒和铜片,观察实验现象。 (5)若锌粒和铜片直接接触,有何现象? 学生 分组 实验 2 苹 果 实 验 (新增实验) (1)已知苹果汁呈酸性。在苹果上插入小刀、铅笔、牙签和两根铜钉,任选其中的两种作电极,能构成多少种原电池?(含有7个小实验) (2)把苹果上的五样物品拔下,用小刀对半切开苹果,一个插上小刀,一个插上铅笔,能否构成原电池? 学生 分组 实验 3 盐 水 瓶 实 验 (新增实验) 如图所示,让两位学生上讲台演示盐水瓶系列实验(一人进行操作,一人汇报现象):Fe棒与Cu棒分别在硫酸铜溶液、苯中能否构成原电池? 学生 演示 实验 【评析】本节课先在培养皿中连续做5个小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再依次在苹果上连续做8个小实验,在盐水瓶中连续做2个小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三组实验都做到了一物多用、物尽其用,节省了完成系列实验的时间。以苹果和盐水瓶系列实验为例。怎样设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呢?首先,实验尽量一个不缺尽让学生动手做。所有结论都能让事实说话,即使是演示实验也尽学生到讲台上做。其次,实验尽量快速完成。实验操作要简单、流畅,前后两个实验切换时间应尽量缩短。再者,实验尽量微型环保。实验药品越少越好,最好取材于生活,将污染降到最低。 用苹果替代盛酸的培养皿,能做7个小实验,省时省料。除电流计外,苹果、小刀、两头削好的铅笔、牙签、铜钉等样东西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课前可让学生自备。实验时,只要用接有电流计的两根铜线接触任意两样,就能看到有无电流产生。不过,这7个小实验都是两个电极插在同一溶液中,还需设计一个实验“两个电极插在不同的溶液中”。在两只盛稀硫酸的培养皿中,各放一根铁钉和碳棒,用电流计一测,因短路不产生电流。这个实验当然好做,但从一只鲜活的苹果切换到两只盛酸的培养皿,既不连贯又浪费药品。如果用小刀把苹果切成两半,分别插上小刀和铅笔,不就一气呵成了吗?”。揪住一样东西不放,既省时又省料! 上述8个实验,溶液都是酸性溶液——苹果汁,还需考虑“除酸外的电解质溶液”以及“非电解质”。往苹果中注射CuSO4溶液或苯、酒精、四氯化碳等非电解质,但苹果中的果酸对实验有干扰作用;在培养皿中放上刚买回的无水酒精,片刻后无水酒精全部消失,周围弥漫着让人难受的浓烈气味;在培养皿中放上苯或CCl4,它们易挥发,会污染环境绿色化学思想是实验创新的不竭动力,盐水瓶系列实验终于诞生:如图1所示,介质是非电解质——苯,不产生电流;将装置倒转过来,介质变除酸外的电解质溶液——CuSO4溶液(如图2所示),因发生反应“Fe+Cu2+=Fe2++Cu”而产生电流。这个创新实验可以反复操作,使用,耗时短又实现了零污染(不用时按图1存放)。 由李胜荣执教的“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一课,因课堂系列实验的独特设计,2003年12月荣获江苏省高中化学评优课一等奖。实验前置录像——实验超越时空 【课例】“氯气的性质”课堂系列实验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及实验装置 实验 主体 1 看氯气色态 闻氯气气味 让一位学生上讲台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颜色、状态,闻氯气的气味(看颜色时可在集气瓶后衬一张白纸)。(新增实验) 学生 演示 实验 2 实验前置 “次氯酸漂白实验”提前亮相:在上述盛有干燥氯气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