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朴学大师——段玉裁6.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近朴学大师——段玉裁6

走近朴学大师——段玉裁 一、段玉裁生平 在花山集镇的西面三百多米,有一座很不起眼的墓,这里,躺着的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一代朴学大师段玉裁。 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雍正十三年(1735年),他诞生在金坛一个清贫的世代书香之家。他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是县里的秀才,但都是边种田、边读书、刻苦自励的正派人,所以家境并不宽裕。在段玉裁的青少年时代,全家每天早晚都只喝大麦粥,除祖父母每天中午吃米饭外,其它人中午都是一天米饭两天粥。段玉裁17岁时,母亲不幸逝世。当时因家贫无法像样地安葬,直到段玉裁后来做了四川巫山县知县,才有条件买了墓地,把母亲殡葬于殴氏老家大坝头村(今花山)。段玉裁日后客死异乡,也迁葬于此。 段玉裁25岁参加乡试,中了举人。接着,赴北京参加会试。在北京,得师事戴震,并结识了钱大昕、邵晋涵、姚鼐等学者。返乡后,又得与卢文弨、刘台拱、汪中、金榜等人相交。55岁时,二次入都,得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商讨音韵、训诂,颇为契合。干嘉时代汉学昌盛,段、王两家在音韵、训诂方面的贡献极大。 段玉裁终其一生,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经济状况,—直都是很艰苦的。但他不管处于什么境况,是逆境还是顺境,是贫病交加还是公务繁忙,都未曾动摇过他孜孜不倦、刻苦治学的—贯精神。  乾隆三十五年,36岁的段玉裁开始撰写《六书音韵表》,写这部书,要收集、考证浩如烟海的资料,其工作是繁重而艰巨的。就在这年,段玉裁被派到贵州的玉屏县当知县。玉屏是一个僻远闭塞的小地方,很难施展他的才能。不久,果然以“诖误”被免官,遣往四川成都候补。清代流传着“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候补官是捞不到什么油水的。别的人都在千方百计地钻营,力争尽快转为现任,但他却把心思放在古文字学的研究上。乾隆三十九年九月,段玉裁受命代理四川南溪县知县。有次偶然去拜谒烈妇黄帛庙,当时庙主认为这烈妇是唐代人,并题庙匾为“唐烈妇庙”。段玉裁根据《水经注》上的有关资料,发现这是不对的,黄帛应为汉代人。于是他就告诉当地的士民,纠正了这一错误,并专门写了碑文。后来他又代理富顺县知县,同时负责化林坪驿站的站务。他做这两任代理知县时,白天要处理相当繁重的事务,当然丝毫不敢有所疏忽,而每到晚上,他仍不顾—身疲劳,点起灯来,埋头于古音韵学的研究。经过前后整整十年的不懈努力,《六书音韵表》—书终告完成。《六书音均表》在顾炎武《音学五书》和江永《古韵标准》的基础上剖析加密,分古韵为17部,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钱大昕为它作序时说,这本书出来,海内的经学家们都要把它当作典范了! 就在代理富顺县知县期间。他又开始了另一部书的编撰,这就是传之于后世的名著《说文解字注》。《说文》本是汉代学者许慎的—部字书,收字九千多个。但其中不少内容相当简单,后代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段玉裁有心为它作注。当时他住在富顺县城“西湖楼”上,每至深夜,—灯荧然,当地老百姓都指着灯光告诉人:那就是知县的读书楼。段玉裁根据《说文》的五百四十个部首,收集大量资料,旁征博引,写成了长篇的五百四十卷。 乾隆四十五年,段玉裁改任四川巫山县知县。他的父亲已经7l岁了。他为了钻研学问,完成自己的学术著作,决定以侍奉父亲名义辞官回乡,但没有得到批准。他实在不愿意再做官了,于是就托病回到家乡金坛。 正当他在家乡闭门治学,潜心着书之际,谁料到遇上—桩飞来横祸。事情是这样的:段玉裁有腿病,他的家人轻信风水迷信的说法。认为是祖坟埋得不好,必须将祖坟迁葬。但是,新迁的墓址不曾跟地主商量妥贴,结果在迁坟时引起争端,进而发展到动手,段玉裁的父亲被对方打伤,叔父却打死了对方的人。这下可酿下了大祸。叔父畏罪逃走,段家只得接连不断地跟人家打了十几年官司。 段玉裁辞官回乡,本意在图个平静安定的环境着书立说,结果事与愿违,这长久不决的诉讼给他添了许多麻烦。为了回避这场讼事,他不得已迁到了苏州金阊门外下津桥。最后,他几经修改删定,把五百四十卷精简为三十卷,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版本。这部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不朽著作,从开始写作到正式完成,前后有30余年。嘉庆二十年(1815)五月全书刻成,风行一时,大为学者所称赞,《说文》之学也由此而盛。而此时,作者已经是80岁的垂暮老翁了,正如他自己所说:“吾似春蚕—般,茧既成惟待毙焉已。” 嘉庆二十年九月(1815午),段玉裁在贫病交加之中去世。王念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地对人说:“若膺死,天下无读书人矣!”王念孙在为段玉裁写的墓志铭中,也对《说文解字注》作了极高的评价。 二、段玉裁的学术造诣 段玉裁是一位一丝不苟做学问的有心人。他精通典籍,尤其在音韵学方面有深刻的研究。他本着“不耕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家教,认真着书立说,他一生著述很多,诸如〈〈古文尚书撰异〉〉、〈〈诗经小学〉〉、〈〈春秋左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