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本A 约50,000字
第五本A 约50,000字
第四编:后运用一切方法对付东方。包括对它发表见解确立权威观念进行各种描述教授东方学知识,以及如何去那里定居,并统治那块地方。不了解这一庞大系统及其运作机制,人们便无法判明自启蒙以,欧洲文是如何控制东方、并不断从政治、社会、军事、意识形态、科学和想象性艺术方面,制造出一个东方来。
课前提示
讲完《西马英雄传》,20世纪欧美三大文论主潮,便已大致梳理完毕。从这里开始,无论各位乐意不乐意,我们都要面对当下所谓的“后学”了,诸如后结构、后现代、后殖民、后启蒙 —— 不一而足。
什么是后学?它们为何都有“后字”?本书导游图中,我曾给出一项定义、两种譬喻,帮助大家把握“后学”涵义。复述如下:
后现代:一项定义 拉丁文Post指某物某时之后。英文中,它表示田径场上的终点。据此,文学或文化意义上的后现代,即以现代主义(Modernism,特指1857年至1958年的现代派文艺运动)为界,强调与之有别、后来居上。但在哲学层面,后现代与现代性(Modernity)概念紧密相关。在此前提下,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各种批判、修正、超越现代性的努力”。
干吗要批判、超越现代性呢?这是因为:现代性(Modernity)本是一个矛盾概念。说它好,因为它是启蒙思想家的理性蓝图、是黑格尔的时代精神,它代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逻辑:即现代化与全球化。说它不好,是因为现代性不断给我们带来剧变,并把精神焦虑植入人类生活各个层面。在此背景下,现代性也就成了“危机与困惑”的代名词。
后现代:两种比喻 现代性研究不断深入,导致西方文论繁荣,各种“后学”泛滥。请注意,由于现代/后现代是一对矛盾概念,我们在治理后学时,务必切记一项辩证原则,即福祸相依、善恶互动、悲喜交加。
为了形象说明,我在本书上卷分别提出两个文学比喻。第2讲中,我先讲了两辆“车”:一为马克思抨击的印度神车,二是美国人称赞的时髦轿车。轿车不断改换头面、加速奔驰,却总也无法阻止神车的粼粼向前、血肉横飞。两车合一,便形成我们针对现代/后现代的辩证看法。1
第4讲中,我又添加一个关于船的譬讲。车与舟,皆能渡人于漫漫苦旅。既如此,现代性是怎样一条船?我以为莫过于《冰海沉船》里的泰坦尼克号、以及法国哲学家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描画的愚人船:前者标志启蒙理性的局限,后者则象征对于前者的反思。2
福柯开启一条通向后结构、后启蒙、后马克思的学术之路。但在1984年去世前后,他所代表的这一路后学,依然褒贬各异、未有定论。作为福柯最强大的论战对手,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1988年发表《后形而上学思想》,针对后学的起因、现状及其前景,做出回顾与展望如下:
后学之成因 老哈称20世纪西方哲学产生了四大思潮:[1] 分析哲学,[2] 现象学,[3] 结构主义,[4] 西方马克思主义。4 作为“一条思想大河中的四股涌流”,它们各具特色、差异显著。黑格尔说过,各种门派与走向的哲学思想,都可统称为精神形态(Gestalten des Geistes)。所以,它们一旦“被命名、被认可,就已偏离了原旨,而且注定要走向消亡。”
四大思潮汹涌澎湃,记录20世纪沧桑巨变。老哈说:虽然它们的表现方法、分析工具不同,却都“标志了现代思想与传统决裂”。其中四大思想主题,或最具影响力的争议焦点,分别为:[1] 后形而上学思想,[2] 语言学转向,[3] 理性再定位,[4] 理论与实践关系颠倒,或曰“克服逻各斯中心”。
换言之,老哈认为四大思潮都因批判反思,爬出了死水微澜的形而上学泥沼,站到了一个比较踏实、却又人迹罕至的干岸上了。老哈又说:以上争议主题,合力构成20世纪欧美哲学“最重要的发展动力”,进而深刻改变人类分享的思想地图。然而,对于时下蔚为大观的后主义(Postismus,我姑且译作“后学”),老哈不但拒绝一边倒,而且反对别人报喜不报忧。
后学之前景 他宣示立场如下:[1] 各式后主义并非一味地见风使舵、幸灾乐祸。“作为时代精神的测量仪,我们倒是应当认真对待。”
[2] 它们各自带来了新认识、新方法,大大开阔了世人眼界,同时也带来新的遮蔽、新的偏见。例如分析哲学滋长科学至上论。语言学转向打破意识哲学困境,却也促成新的语言本体论。后结构诸子针对理性的批判,“令哲学彻底醒悟过来”,但它是否会导致一种“理性与压制的等同”?
[3] 若将上述进展,绘成一幅简明编年图表,我们是否可以说:后学诸派已经“告别现代”了呢?老哈谨慎道:“在一片越来越模糊的情境中,许多新的聚合日益明显。但围绕永恒主题所展开的争论一如既往。” 尤其令他忧虑的是:眼下有一股“席卷西方的复辟浪潮”,它可能召唤一个“始终伴随现代性的主题,这就是又一次改头换面的形而上学。” 3
巴赫金:不可终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