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 项目1 酱油生产技术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2 酱油生产技术 酱油生产新技术 项目2 酱油生产技术 酱油起源于中国,最早发明于我的西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酱油是用牛、羊、鹿和鱼虾肉等动物性蛋白质酿制的,后来才逐渐改用豆类和谷物的植物性蛋白质酿制。将大豆蒸熟,拌和面粉,接种上一种霉菌,让它发酵生毛。经过日晒夜露,原料里的蛋白质和淀粉分解,就变化成酱油。 最早称其为清酱、酱汁、淋油、晒油等,到了宋代或明代称“酱油”。后传入东南亚及日本。但制作酱油的原料因国家、地区的不同,使用的配料不同,风味也不同,比较出名的是泰国的鱼露(使用鲜鱼)和日本的味噌(使用海苔)。 发展趋势 1、使用新资源进行酱油生产 2、利用风味剂调配不同风味的酱油 3、有机酱油备受关注 酱油是由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米及麸皮等经发酵加盐水制成的调味品。 1、酱油是一种调味品,直接供人们食用。因此不仅要求其色、香、味、体完整,而且在卫生方面也要安全,这样才能使消费者乐于接受。 2、酱油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发酵调味品。我国幅员辽阔,粮食原料品种繁多,发酵工厂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3、酱油生产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对原料进行逐步讲解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影响其作用机理的因素繁多。 4、酱油生产的工艺方法很多,目前广为采用的有固态低盐发酵,也有固态无盐发酵、稀醪发酵等。但生产技术水平差距甚大,产量也不能满足需要。 酱油是多种氨基酸、糖类、芳香酯和食盐的水溶液。它的颜色也很好看,还能增加食物的香味,促进食欲。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大豆及其制品因富含硒等矿物质而有防癌的效果。 酱油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降低人体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能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其效果与一杯红葡萄酒相当。 要食用“酿造”酱油,而不要吃“配制”酱油;“餐桌酱油”拌凉菜用,“烹调酱油”未经加热不宜直接食用。 服用治疗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的药物时,应禁止食用酱油烹制的菜肴,以免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1、一般酱油:以粮食(豆类和小麦)为原料,经培菌制曲、发酵酿制而成,是我国目前主要的食用酱油。 (1)按发酵方法分:固态低盐发酵法、固态无盐发酵法、固稀发酵法和稀醪发酵法。 (2)按保温方法分:天然晒露法和保温速酿法。 (3)按酱油体态分:液体酱油、固体酱油、粉末酱油、酱油膏。 (4)按酱油色泽分:浓色酱油、淡色酱油(白酱油)。 (5)按风味分:忌盐酱油、低盐酱油、花色酱油。 2、化学酱油:将蛋白质加酸水解,再加入焦糖等调色调味而成。 3、鱼露:又名鱼酱油或虾油,以小杂鱼及虾为原料,经盐腌发酵而成,在沿海国家和地区食用。 4、配制酱油 项目2 酱油生产技术 1、原料选择的依据 (1)蛋白质含量高,碳水化合物适量,有利于制曲和发酵。 (2)无毒无异味,酿制成的酱油质量好。 (3)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4)容易收集,便于运输和保管。 (5)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争取综合利用。 2、工艺配方 目前,各地因条件不同,采纳的配方也不同,举例如下: (1)豆粕 80 麸皮20 (2)豆粕 100 麸皮15 小麦5 (3)豆粕 100 麸皮10 小麦40 (4)豆粕 100 小麦100 (5)豆饼 50 蚕豆50 麸皮10 大豆是生产酱油的主要原料。大豆包括黄豆、青豆和黑豆,大豆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大豆的氮素成分中95%是蛋白质氮,且谷氨酸含量高,酿制酱油时刻产生浓厚的鲜味。在酿造酱油的过程中,脂肪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因此目前除了一些高档酱油仍采用大豆作为原料外,大多改用脱脂大豆作为酱油生产的蛋白质原料。 (1)豆粕 豆粕是大豆先经适当加热处理(一般低于100℃),再经轧坯机压扁,然后加入有机溶剂,以轻汽油喷淋,提取油脂后的产物,一般呈片状颗粒。豆粕中脂肪含量极少,蛋白质含量较高,水分少,易于粉碎,是做酱油较理想的原料。 生产酱油用的淀粉质原料,传统是以面粉和小麦为主。现在多改用麸皮作主要淀粉原料,也有选用其他代用原料的。 小麦因品种、产地不同,外表及成分各有差异。按粒色分红皮或白皮小麦;按质地分硬质、软质和中间质小麦。小麦中的碳水化合物(无盐浸出物),除含有70%的淀粉外,还含2%~3%的糊精和2%~4%的蔗糖、葡萄糖、果糖。 小麦含10%~14%的蛋白质,其中麦胶蛋白质和谷蛋白质较丰富,麦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以谷氨酸最多,它是产生酱油鲜味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谷料分胚乳、胚芽和麸皮三部分,质量分别为83%、2%及15%。全小麦蛋白质有72%存在于胚乳中,麸皮中占20%,胚芽中占8%。 麸皮又称麦皮,是小麦制面粉时的副产品,麸皮的成分因小麦品种、产地及加工时的出粉率不同而异。 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并含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