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门峡金色阳光农业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
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在长达八九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农业曾经有过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但也经历过漫长的停滞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的废除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农业才结束了停滞的历史,进入了发展较快的新时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显著改善,产量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中国经济改革序幕之后,农业生产的这种停滞状况才得到根本性改变。1982年11月,全国实行承包制,农村经济新的格局全面建立。尽管近30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过挫折,日见减退,中国以仅仅相当于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几乎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说明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教育与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据中国农科院估算,我国农业总产量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1972—1980年的27%提升到1981—1985年的30%~40%。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中国中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处东径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古有“中州”、“中原”之称。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这块古老的土地,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璀璨文化的摇篮。全省地势西高东低,北有太行山,西有伏牛山,南有桐柏山和大别山,中东部是广阔的黄淮冲积平原。全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74%,其中山地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占26.6%,丘陵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占17.7%,平原面积约9.3万平方公里,占55.7%。南北长530公里,东西长580公里,周边与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六省接壤。
河南省现辖18个市、地,158个县、市、区,1871个乡镇。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8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6%。
河南省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首先,有充足的光热资源。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兼有南北之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全省年降水量600—1400毫米,自南向北递减。无霜期为190—230天,日照时数1740—2310小时,光照温热条件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繁殖。其次拥有肥沃的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为792.6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无论是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平原,还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山区,绝大多数土地上都有深厚的土层和营养元素含量丰富的土壤。其三,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有黄河、淮河、汉水、海河四大水系,大小河流1500多条。全省流域面积在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0多条,其中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0多条,超过五千平方公里的有16条。大中小型水库2394座,水库容量267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年平均达430亿立方米。
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河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5425.22万吨(列全国第1位)。其中,小麦产量2980.21万吨(列全国第1位)。棉花总产达到75万吨;油料总产483.98万吨,其中花生产量373.59万吨,油菜籽产量85.91万吨,芝麻产量22.32万吨;蔬菜总产6235.49万吨,水果总产1425.11万吨。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2007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542.90万吨,禽蛋产量336.70万吨,奶产量223.54万吨。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8718.71万千瓦。有大中小型拖拉机338.91万台。2007年,农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253亿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2元。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陕、晋三省交界处,辖三县(陕县、渑池、卢氏)、两市(灵宝、义马)、一区(湖滨),共64个乡镇,1350个行政村,11390个村民组,总人口2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0万人。国土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54.8%,丘陵面积占36%,平原面积占9.2%,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耕地面积232万亩。2001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 元,粮食总产4.47亿公斤,肉类总产5285万公斤,水果总产8.3亿公斤,其中苹果7.1亿公斤。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农业厅的具体指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农业厅工作意见,在不放松粮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