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学精品教学(南京大学)第十一章 肿瘤遗传学 2015ppt课件
第十一章 肿瘤遗传学
Cancer Genetics;性状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其本质是DNA;
基因在细胞的染色体上,具有其固定的位置;
基因间有一定的距离和顺序;
它们可以通过交换、重组改变自己的相对位置;
可以通过突变改变自己的相对性状;
某些基因在基因组中可以转座;
性状的传递规律; 野生型(Wild-type):在自然界首先出现的特定生物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性状)。
突变型(mutant):因为突变而产生的新的可遗传的特征(变异)。;
单基因遗传病(single-gene disorders):
多基因遗传病(polygenic disorders):;一、什么是癌症; 肿瘤以一种独特而可怕的方式摧毁着人,作为人自身的组织细胞,不知什么原因就变得增生、蔓延、掠夺成性和不受控制。在人类疾患中,肿瘤是最具体、最恐怖的一种。;肿瘤——是对机体(结构与功能)有序性的破坏;什么是肿瘤(病理学)?;1、不受控制的增生能力(无目的性持续生长);2.寄生性(从机体获取养分);3、失去细胞生长的区域限制——侵袭、转移;? 不同正常组织细胞之间保持各自的组织学界限,癌细胞失去了正常细胞的识别能力,可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侵袭能力;? 细胞间黏附能力发生改变——转移能力;什么是肿瘤(遗传学)?;癌细胞中染色体改变是普遍现象;Concepts of Cancer in Genetics;对癌症病因的认识;导致细胞向恶性演化的原因?;Juohn Hill(英国,1761)发现:吸鼻烟→鼻癌。
Percivall Pott(英国,1775)报告,英国扫烟囱的工人易患阴囊癌;
18世纪末,提出吸烟斗与唇癌的关系
大气污染:PM2.5指数,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W.Hueper:职业接触化学物质(芳香胺)与膀胱癌。《职业性肿瘤及相关疾病》
吸烟与肺癌:1949发表的第一批数据,吸烟使肺癌发病风险增大40倍。(Ernst Winder);诱癌实验;致癌物作用 “靶” ?;Perera FP. Molecular epidemiology: insights into cancer susceptibility, risk asessment,and prevention. JNCI 1996; 88:496-509.;二、对癌基因的认识(oncogenes)
; 肿瘤以一种独特而可怕的方式摧毁着人,作为人自身的组织细胞,不知什么原因就变得增生、蔓延、掠夺成性和不受控制。在人类疾患中,肿瘤是最具体、最恐怖的一种。;癌基因的发现— 肿瘤病毒和病毒癌基因;;R. Huebner和G. Todaro(1969年)提出 “癌基因假说”(oncogene hypothesis);揭示逆转录酶的生命周期; Temin等(1970)在致癌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提出病毒癌基因在宿主细胞可通过逆转录、重组;
在宿主细胞基因组形成癌基因。;Martin用温度敏感突变体鉴定
RSV的病毒的癌基因;说明:;LTR ;J.M.Bishop 和 H.E. Varmus:如果Huebner和Todaro提出的癌基因假说成立,则正常细胞DNA存在癌基因。; 在逆转录病毒中,与慢性转化病毒比较,急性转化病毒存在致癌相关序列—v-onc。
正常宿主细胞也存在其同源序列—c-onc。
病毒中癌基因来自其感染的宿主细胞的基因组,是病毒基因组与其感染细胞基因组交换的结果。;;逆转录病毒癌基因及引发的癌症类型;C-onc如何进入RSV基因组;三、对抑癌基因的认识
(tumor suppressor gene)
;抑癌基因存在的线索; 染色体转移技术将正常细胞的单条染色体移入癌细胞,出现相似的结果。
表明:正常细胞基因组内存在抑制肿瘤形成的基因,表现为隐性遗传性质。;“二次突变”理论的提出 —— Rb基因的分离;Knusdon(1971)根据RB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疾病的临床特征,提出了RB 发生的二次突变理论:;双眼局限于视网膜的RB;提示:;;单眼RB患儿;Knudson用两次突变理论解释RB发病;;1973年,Knudson又用这一理论解释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一种发生于儿童的肾癌)的发病。
1980s中期,这一理论发展为解释遗传性肿瘤发病的一般性理论
;遗传学分析; Francke(1976)确定为13q14缺失。
1982年,散发性肿瘤细胞内发现13q14缺失。;RB1基因位于13q14.2,基因约200kb大小,含27个外显子,mRNA长4.7kb, 编码蛋白P105,含928个氨基酸,是一种磷酸化蛋白。
RB1基因在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调控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家族性癌综合征及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