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士不遇-成功大学myweb个人网页空间服务说明
? PAGE 22?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從士不遇到歸去來──試論兩漢辭賦對京城的趨附與偏離? PAGE 23?
第三屆國際辭賦學
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12月
─試論兩漢辭賦對京城的趨附與偏離
廖國棟
成功大學中文系
一、前 言
許慎《說文解字》云:「士,事也。」段玉裁《注》云:「凡能事其事者稱士。《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稱也。』」由是觀之,就「士」的本義而言,基本上是以出仕任事為其本職。在周代封建體制中,「士」是最基層的貴族,其身分地位是世襲的,他接受一定的知識訓練,出仕任事是其權力,也是義務。這時的「士」,無所謂「遇」與「不遇」的問題。春秋之後,禮壞樂崩,隨著封建體制的崩潰,平民知識階層興起,原來世襲且具氏族性的君臣關係,發展成為游動且具個人性的君臣關係 參見劉紀曜〈仕與隱─傳統中國政治文化的兩極〉,《中國文化新論?
參見劉紀曜〈仕與隱─傳統中國政治文化的兩極〉,《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一?理想與現實》,頁 293,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10月。
二、文學侍臣之哀傷
大漢帝國結束了中國長期以來紛亂的政局,隨著中央集權的逐漸穩固,漢代的士人失去了「游」的環境,皇帝是他們唯一效忠的對象,京城是帝國權力核心的所在地,漢代的士人,無論是懷抱濟世宏願的志士仁人,或是追求榮華富貴的利祿之士,京城是他們仕途的終極目標,唯有擠入京城的權力核心,才有希望得到天子的恩寵,獲得權位,志士仁人藉此行道濟世,利祿之徒則靠它享受榮華富貴。辭賦是漢代文學之所勝,在漢賦兩大系列的賦作中 曹淑娟《論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依徐復觀〈西漢文學論略〉將漢賦分為兩大系統:「及至兩漢,部份賦家作品承續楚騷以言志為主髓之精神,表達士子之挫折感與批判力,形成一系列失志之賦;另一部份作品則因寫物性質在文人才力下獲得發揮,言志遂落為第二重目的,而以追求文辭成就,表現才知深美為主要動機,形成第二系列之體物賦作。」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6月。,皆可發現或隱或顯的京城情結 「情結」一詞,本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術語,如弗洛伊德「戀母情結」之類。如今則泛指一個人在心靈之處對某個東西的迷醉或依賴。參見童慶炳主編《現代心理美學》頁 445~446,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3年2月。
曹淑娟《論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依徐復觀〈西漢文學論略〉將漢賦分為兩大系統:「及至兩漢,部份賦家作品承續楚騷以言志為主髓之精神,表達士子之挫折感與批判力,形成一系列失志之賦;另一部份作品則因寫物性質在文人才力下獲得發揮,言志遂落為第二重目的,而以追求文辭成就,表現才知深美為主要動機,形成第二系列之體物賦作。」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6月。
「情結」一詞,本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術語,如弗洛伊德「戀母情結」之類。如今則泛指一個人在心靈之處對某個東西的迷醉或依賴。參見童慶炳主編《現代心理美學》頁 445~446,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3年2月。辭賦興盛於漢代的宮廷中,是典型的宮廷文學,京城是帝國權力核心的所在地,是仕進的終極目標。在漢賦中,經常發現賦家對京城核心的眷戀,這份眷戀,無論是趨附或偏離,都在心靈深處形成了難以排遺的情意綜,為了行文方便,筆者稱之為「京城情結」。
就表現才知深美、體物騁辭的賦作而言,以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及張衡等描述京殿苑獵的賦作為典範。其中司馬相如更是將這一系列發揮到極致的典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云:
司馬相如……事孝景帝,……景帝不好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游說之士,……相如見而悅之,因病免,客游梁。……乃著〈子虛〉之賦。會梁孝王卒,相如歸而家貧,……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游獵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札。
這裡記載一個值得注意的消息:相如起先事景帝,由於景帝不好辭賦,相如自知想擠入權力核心的希望是渺茫的,梁孝王來朝帶給相如一個機會,既然無法擠入帝國中央的權力核心,那就設法擠入另一個侯國的權力核心吧!必須說明的是:帝國初建,削藩政策尚未成功實施之前,劉氏諸王如吳王濞、梁孝王、淮南王、河間獻王等,皆招致四方游士以擴張其實力,這時的場景彷彿回到戰國的舞臺。相如的投靠梁孝王,也有些類似戰國游士的擇主而仕。〈子虛賦〉的創作可視為相如擠入梁國權力核心的頌讚 蕭統《文選》所錄之〈子虛賦〉,乃〈天子游獵賦〉的前半篇,恐怕不是游梁時所作的原貌,但從後來武帝的激賞仍可窺知相如對梁王必有相當精彩的頌讚。參見廖國棟〈漢賦「夸飾」之省察〉頁182,收入《成大中文學報》第一期,1992年11月。。孝王卒後,相如失去依靠,過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