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491-1995移动通信双工器电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pdf

  • 40
  • 0
  • 约1.8万字
  • 约 12页
  • 2018-07-28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5491-2008
  •   |  1995-02-21 颁布
  •   |  1995-07-01 实施

GB/T 15491-1995移动通信双工器电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pdf

  1. 1、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3. 3、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移动通信双工器电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 发布 实施 国 家 技术监督局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移动通信双工器电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标准规定了双工器的有关术语定义 主要电性能要求 试验条件及测量方法 标准适用于工作频率为 范围的移动通信设备配套的双工器 引用标准 民用无线电话机及其附属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 术语 双工器 允许使用同一根天线实现同时发射和接收的一种装置 双工器一般有连接发射机 接收机和天线等三个端口 发射端口至天线端口的支路称发射支路 天 线端口至接收端口的支路称接收支路 抑制度 双工器的发射支路对于可能直接进入接收频段的发射机输 噪声的抑制程度 隔离度 双工器的接收支路对于发射频段的载波电平的隔离程度 插入损耗 发射机输出功率和接收机输入功率通过双工器引起的传输损耗 标称阻抗 双工器各端口规定的电阻性阻抗 电压驻波比 双工器的两个端口与标称阻抗负载相连接 另一端口与无损耗传输线相连接并当作其负载时 该传 输线中驻波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工作温度范围 保持双工器规定的电性能要求的环境温度范围 双工器带宽 满足双工器规定的抑制度 隔离度 插入损耗以及收发频率间隔等要求的频率范围 中心频率 双工器发射支路 或接收支路 允许的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称为发射支路 或接收支路 的中心频 率 温度稳定性 国家技术监督局 批准 实施 双工器的中心频率在其规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性能 通常以 为单位来表示 最大输入功率 双工器正常工作时发射端口所允许的最大输入功率 电性能要求 收发频率间隔 按全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规定的 频段和 频段的双工收发频率间隔 见表 特殊情况由制造厂 和用户商定 表 收发频率间隔 频 段 收发频率间隔 带宽 插入损耗 抑制度和隔离度 双工器的带宽 插入损耗 抑制度和隔离度均分为高 中 低三种要求 详见表 驻波比 应小于或等于 标称阻抗 最大输入功率 双工器的最大输入功率分为三类 详见表 特殊情况由制造厂和用户商定 表 带宽 插入损耗 抑制度和隔离度 工 指 标 要 参数 带宽 插入损耗 抑制度 隔离度 作 频 求 项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段 目 类 别 注 类别用 位号 表示 第 位为工作频段代号 分别用 和 表示 频段和 频段 第 位为带宽的代号 分 别用 和 表示全覆盖的双工频段带宽 宽带和窄带的带宽 第 位为抑制度或隔离度指标的代号 分别 用 和 表示抑制度或隔离度为 和 表 最大输入功率 类 别 最大输入功率 温度稳定性 由产品标准规定 连接方式 采用 或 连接器 标准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 测量应在下列规定的工作条件以及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工作条件 试验负载 试验负载是一种非辐射性负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认证类型官方认证
认证主体北京标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677339054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