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课件】第十二章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ppt

【林学课件】第十二章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学课件】第十二章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

第十二章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 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 第一节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 第二节 山区、丘陵区坡面水土保持林 的配置特点 第三节 山区水文网、侵蚀沟道的水土保持林 第四节 山地池塘、水库防护林 第一节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 一、水土保持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 在山区和丘陵区,不论从水土保持林占地面积和空间,从发挥其控制水土流失,调节河川径流,还是为开发山区,发展多种经营,形成林业产业进而提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等方面,水土保持林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防护林体系 根据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林种为主体,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片、带、网相结合所形成的综合森林防护体系。 防护林体系的形成 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其自己的特征 各区域、各类型的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即使是同一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地带所受到的灾害因子也是不同的 针对不同灾害因子,不同地区的防护林、不同林种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使全区不良生态环境因子得到改善 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有小到大逐步形成区域防护林体系 五 水土保持林的配置 在不同的地形地貌部位上,根据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与产生方式,安排不同结构的林分,使其在平面与空间上形成合理的布局,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 1.水土保持林林种 按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形式(片、带、块等)配置在水土流失地区不同地形地貌部位上,具有特定防护作用和生产目的的水土保持林。 林种划分的依据 地貌部位、生产目的 林种命名 混合命名法 2.安排林种的原则 总原则: 以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为原则,根据水土流失特点与土地利用方向安排水土保持林林种。 1.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 2.全面规划,长短结合 3.考虑林种的特性,地形条件,水土流失特点 3.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护体系与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3.林种的配置技术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黄土高原沟壑区: 塬面防护林 塬边防护林 侵蚀沟防护林 黄土高原丘陵区: 梁峁顶防护林 梁峁坡防护林 梯田地埂防护林 侵蚀沟防护林 长江上中游防护林 山丘顶部防护林 梯田地坎防护林 荒坡水土保持林 泥石流治理区水土保持林 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 太行山区 中高山水源涵养林 中低山水土保持林 沟底防冲林 沟底用材林、经济林 山坡脚缓坡经济林 东北黑土丘陵区 分水岭防护林 水流调节林带 地埂林 沟壑防蚀林 片状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 4.生态经济型防护林 在区域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的总目标下,以优化土地利用为基础,以发挥当地水土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潜力为依据,以防护林为主,与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相结合的科学布局,组成多林种、多树种合理配置、生物学稳定、功能完善的防护林体系。 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 总面积 3508万hm2,森林覆被率5%-14%左右 长江上中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 总面积 2000万hm2,森林覆被率20%-45% 沿海防护林体系: 总面积 356万hm2,森林覆被率21%-38% 太行山绿化工程: 总面积 356hm2,森林覆被率15%-35% 平原绿化工程: 十大平原面积 ,918个县,半平原县 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 总面积 315万hm2,森林覆被率15%-25% 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 总面积 133hm2,森林覆被率14%-18% 珠江防护林体系: 总面积 667hm2,森林覆被率35%-50% 辽河防护林体系: 总面积 120hm2,森林覆被率19%-28% 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 到2000年,完成治理面积 343万hm2,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0万hm2。 二、坡面水土保持林 (一)坡面水土保持(或水源涵养)用材林 1.目的 水土流失的山区和丘陵区坡面水土保持林主要配置在: (1)由于过度放牧、樵采等引起严重水土流 失的山地坡面。 (2)在小流域植被状况恶化的高山远山的水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