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溪头荠菜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为溪头荠菜花   扎根在贫瘠的土壤里   大概是听多了传统评书的缘故,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或者一名历史学家,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教师。我走上教师之路,跟一个曹姓爷爷的指点有关。   1988年夏天,临近高中毕业了,高考的志愿怎么填,我还懵懂不知。问父母,父母也不知道。后来,父亲让我去请教我们生产队里一个叫曹海泉的老爷爷。他说,这个曹爷爷不简单,几乎跑遍了中??,见多识广,还在国民党军队里担任过文秘,你去问问曹爷爷该怎么填。于是我们一起去找曹爷爷。见到曹爷爷,我们说明了来意之后,曹爷爷呵呵一笑,然后,说开了:“做老师好,生活稳定,离家近,中国历朝历代都需要教书先生!”就这样,我和教师这一行业从此定下了“终身”。   20世纪90年代的师范生都是统一分配的,1990年8月,一纸介绍信将我送到了一所乡村中学――英雄初中。我骑着自行车,驮着一大箱子书去学校报到。学校没有围墙,仅有三排红砖瓦房,操场长满了杂草,南边立着两个破旧的篮球架。我在操场边支起了车架,拭去了额角的风尘,默默思忖着:我就要在这块土地上开始自己的教书人生了。   学校领导当时安排我做班主任,教一个班语文,再带几节历史课。学校里没有宿舍,上班必须早出晚归,每天都要骑自行车赶10里路。尽管工作量挺大,但初涉教坛的新奇还是刺激我全身心地去工作。每天晚上我都要认真准备第二天的课,由于不熟悉教材,向睡眠“借”时间的情形经常出现。看书看得太晚了,有时候邻居姨妈就会在她家的屋子里喊:“教书先生,该休息了!”   时光的流逝悄悄带走了初为人师的新鲜感,单调的生活慢慢销蚀了心比天高的豪情。有一年,“颇有出息”的表姐来探望父亲,了解我的情况以后,对父亲给我“安排”的工作单位颇有微词,愿帮助我来年“勇敢走出去”。表姐的话激起了我内心的憧憬,毕竟当年的我还未满20岁。徘徊中,我想起老校长的慈祥,同事们的关爱,农村孩子澄澈明亮的目光,思虑再三,还是婉拒了表姐的好意。虽然那时还没有“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信念,但我还是踏踏实实地做着每一天的工作。后来,我还在本地的其他几所学校工作过,但都没有离开农村。   语文的根系蜿蜒在哪儿   乡村中学的精神食粮并不丰富。英雄初中没有图书馆,只有一个8平方米的阅览室,稀稀拉拉的20多本杂志。师父王振华老师告诉我他的秘诀:多读报刊杂志。于是我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等杂志。陈学昌老师见我如此好读书,就把陈明华老师调离英雄初中时未带走的《阅读与鉴赏》等一大摞杂志送给我,还告诉我:“明华老师字写得好,课上得好,论文也写得好!”我羡慕不已,暗中以他为学习的榜样。   我初涉教坛的那些年,人们的业余生活并不丰富,但这恰恰为我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我翻开大学老师列的书目,开启了新一轮的读书计划。重温经典的同时,我非常关注当时语文教改的动态,可惜彼时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太少,更何况我又身处偏僻的乡下。有一回,我在书城偶然发现了谢象贤先生主编的《语文教育学》,如获至宝,昼夜捧读。我隐隐感到,从“教学法”到“教育学”,这是我必须完成的一次飞跃。20世纪90年代初,是语文教改的活跃期,一大批优秀语文教师崭露头角。我读于漪,读宁鸿彬,读洪宗礼,读魏书生,一本《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都被我翻烂了。为了提升自己,1994年7月到1997年7月,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又系统地学习了中文本科课程,获得了本科学历。   在语文追梦之旅上,我也做过一些行政工作,有几年还是学校的主要领导。面对这样的境遇,我也有过迷失。幸亏,陈明华老师及时点醒:“业务是一个老师的魂,不能丢,而且今后要在语文课堂彰显研究的力量。”徐新民老师也告诫我:“课堂要有底蕴,要有厚重感!”在他们的指导与激励下,我先后参与了近十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参加了十余部专著的编写,发表了近200篇论文。我主编的《〈唐诗宋词选读〉导读》获江苏省优秀校本教材二等奖,主编的《研究性学习操作论》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至2009年间,我师从江苏师范大学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魏本亚教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在课堂的砥砺中拔节   潜心阅读、醉心科研的同时,我努力实践。我学过上海育才中学的语文教改,学过魏书生,学过蔡澄清,学过钱梦龙……尝试在理论的滋养和实践的体验上,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关于课堂,我有许多难忘的回忆。   1991年的那个深秋,即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二年,就遇到一件特别尴尬的事。开学不久,听说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有明先生要到我们学校做教研交流,而且打算听一节由年轻教师上的课。我来之前的9年里,学校都没有分配到一个语文教师,我明白这次的任务非我莫属了。头一回有大人物听课,我既兴奋又紧张。记得那次,我执教的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天,陈先生不怎么说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