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当今孩子礼孝之道探究与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培养当今孩子礼孝之道探究与实践

PAGE PAGE 11 培养当今孩子礼孝之道的探究与实践 内容摘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人类所提倡的道德准则,我国更是一个有孝亲敬老传统的国家,倡导对学生进行孝敬爱心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完善其人格发展。针对当今社会现实中孝长敬老不容乐观的现状,为了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孝道,本人在长期的工作和实践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在活动中体验、深化认识、丰富情感,从小事入手、天天实践、养成习惯,促使孩子们在校学孝心,在家尽孝心,在社会献爱心。 关键词: 当今孩子 礼孝之道 探究与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1.身边的镜头: 镜头一: 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去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 镜头二: 傍晚在放心车上,学生争先恐后地上车找到位子就坐,最后等安全监管的老师上车已是座无虚席,汽车启动了,老师仍然站着,而学生正谈笑风生…… 这些镜头经常在我们身边出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每每看到这样的镜头,心中总不是滋味。 2、新闻链接: 链接一: 某校六年级学生(去年刚从其他学校转入),父母离异,跟随母亲。该生平时虚荣心较强,一次学校组织秋游,她向亲戚借来数码相机,结果在秋游途中不慎丢失。事后,该生母亲说了她几句,结果她离家出走,还和母亲断绝了关系,一个月后又转回以前的学校。母亲伤心欲绝。 链接二: 有位来自张家口的67岁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她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 链接三: 四川一名十七岁女孩因上网成瘾,在要求去网吧遭拒后竟挥刀砍伤母亲。 ……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现在的孩子孝敬长辈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他们不懂得感动和感谢,他们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对父母的辛劳、老师的付出、社会的关心都很麻木,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学校的中心、社会的中心,他们觉得自己的一切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漠不关心,都不爱,那么,很难指望他将来到社会上去关心别人,去爱祖国。由此可见,我们对现当今孩子进行孝道的教育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 二、归因,现代意识冲击侵蚀着伦理道德 难道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的自私吗?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说明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现在孩子们的冷漠呢? 现实生活中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礼孝意识在逐渐淡化。本人认为,礼孝之道的缺失,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难辞其咎。 (一)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的误区是重要原因之一,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知识层面的教育,忽略了给他们灌输关心别人、多和人交往这一思想。学校强调少先队员要孝敬父母,父母们也有责任将人间美德传授给子女,有义务在子女心中燃起一团希望之火。父母是子女生成、生存发展的最直接的影响者、教育者,对子女德性的熏陶具有独特的优势,父母的价值判断标准、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精神面貌的形成来自于教育,而在教育的内部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的父母教育。”家长觉得就这么一个孩子,因此,对其呵护有加,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关心孩子都来不及,还怎么要求孩子去关心别人呢?有好吃的东西当然全是孩子的,自己不舍得吃;有什么好玩具也尽量满足孩子,哪怕自己少穿件衣服。那么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这样势必会促使孩子自我中心主义的形成。因此,在独生子女的头脑里别说是没有“别人”这一概念,连“父母和长辈”的概念都要模糊了,别说是“孝敬长辈”,他们认为,谁都得听我的,顺我者怎么都行,逆我者全家不得安宁。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到社会上不能与人相处,没有团队精神,自以为是,往往会摔大跟头的,他们的“自我中心主义”将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潜在危机。 (二)学校因素 曾几何时,一个热爱劳动、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孩子就能够让父母和老师感到欣慰满足。而如今社会这些都远远不够了,它们甚至退居极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