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与操作(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与操作 黄胜勇 一、模式解读 本模式按照“主体教育”理论的发展性教学策略的要求,以学习目标为课堂教学组织的主干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课堂的高效达成。 二、模式结构 “5+1”模式的“5”是指五个教学环节:明确目标、主体学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和达标检测。“1”指的是评价反思。 三、理论支持 1、课改理论支撑点: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一是学生的学法转变,二是教师的教法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关于“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的总体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2、课改的依据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课改实施的保障点: 依托全校教师的集体智慧,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课改团队,构建支撑课改的新“模式”。 四、模式定位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让学生懂得“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求知路径。以学生为本,减负增效是“5+1”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相信学生,启发学生,发展学生是课改的基本原则;激活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成长,让学生、教师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则是课堂改革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五、操作要点 “5+1”课堂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教学分解为“明确目标,主体学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达标检测,评价反思”六个环节。 目标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自学为前提,交流为合作,展示为核心,点拨为提升,检测为达标。这一过程遵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认知规律、通过强化巩固、点拨提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均有所获。 1、明确目标 该环节的目的:设计学习情境,激活学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明确知识有什么,明确知识怎么学,明确达到什么效果。 明确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⑴板书课题;⑵出示教学目标。 操作要领: ⑴板书课题:包括导入和板题两部分内容。 上课后,教师先导入新课(导入方法要自然且能激起兴趣),然后板书课题(写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显示)。教师板书课题可以很快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教师板书内容要进行前设计,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且美观实用,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⑵出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指的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本节课上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点。 能力目标指的是学生在本节课上对知识掌握必须达到的能力层次。从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上看,所有学科教材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叫做“是什么”,这层内容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熟读、记准;第二层次叫“为什么”,即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理论依据,是在探寻规律性的东西,这类内容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分析综合,并能模仿运用;第三层是“怎样做”,即能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知识的迁移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记得住,学得懂,用得好”。指的就是这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掌握程度,就是后进生,中等生,优秀生的分界线。后进生往往读书不认真、不专注,在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上,仅仅能完成第一层次“是什么”中的少部分;中等生则记住了第一层次的75%左右,第二层次仅能达到要求的60%左右,第三层次只能掌握30%左右,所以书读得死;优秀生则是第一层次能完全掌握,第二层次能掌握95%以上,第三层次能掌握85%以上。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记住“是什么”的前提下,理解“为什么”,知道“怎样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从教师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上课是劳动,劳动就要用力,用心、用情。教师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用什么去感动学生呢?教师要把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融入教学,融入课堂。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眼中无学生,心中无学生,课堂信息反馈就等于零。教师要在“全体学生”身上做文章,每个环节都要关注全体学生,要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而不是只让少数几个学生发言。 ①教学目标要紧扣课标,具体可测。教学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课堂中,用一份达标检测就可以测量出当堂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否达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教学目标内容不宜太多 ②要准确地解释教学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

文档评论(0)

baibailiuli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