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22《答谢中书书》(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语文版.docVIP

初二语文上册22《答谢中书书》(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语文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上册22《答谢中书书》(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答谢中书书》 序号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 《答谢中书书》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感知山川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资料补充: 陶弘景(456—536),丹阳秣陵(江苏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从陆修静弟子孙游岳学道,后隐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经,创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称“山中宰相”。其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较深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七百三十种。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 二、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合作探究: 1、课文从多角度写景,别有一番情味,你能找出这些美点并加以赏析吗?(1)山水相映之美。山水相伴相映,神采焕然。“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静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映,情味盎然。 (2)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句。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山川之美(??? )?(??? )?(??? )?(??? )?(??? )?(???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