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岸建筑学院交流工作坊初040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岸建筑学院交流工作坊初0401

2014海峡两岸建筑院校学术交流工作坊 一、缘起 海峡两岸建筑学术交流会已历24年共举办了15届,分别由中华全球建筑学人交流协会及中国建筑学会轮流举办,带动了两岸建筑专业界的学术交流,累积相当的经验,建立深厚的情谊。今年轮由中华全球建筑学人交流协会举办,希望在「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建筑学术交流会」的架构下,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建筑院校学术交流工作坊」从大陆老八校+台湾老八校的模式扩大至长江以南的建筑院校,透过团队工作坊的方式,邀请老师与学生进行实质的设计交流活动。希望将两岸学术交流的影响力更普及与深入,促进两岸建筑院校后续学术交流合作的可能性,为培养建筑界未来的人才而尽一份心力。 二、组织 (一)主办单位 指导单位:新北市市政府 主办单位:中华全球建筑学人交流协会 中国建筑学会 执行单位:淡江大学建筑系 (二)参加单位 大陆 华学规学 湖南大学学 浙江大学学 华侨学学业学艺术学 武汉学设计学学规学 华学学 淡江大学建筑系 东海大学建筑系 中原大学建筑系 逢甲大学建筑系 文化大学建筑系 台科大建筑系 北科大建筑系 (三)召集、策划、指导、评审 1.召集人:李祖原大师 2.策划人:大陆 崔恺院士 台湾 黄声远建筑师 3.指导老师:由各校推荐 4.评审团召集人:李祖原大师 成员: 崔恺院士 黄声远建筑师 朱文一教授 张枢建筑师 吴光庭教授 代表团成员两位 三、主题与基地说明(2014海峡两岸建筑院校学术交流工作坊设计题目草案5/5) 一起迈向自由(Toward Horizon) 2014学术交流工作坊要我帮忙出个题目。想想16个学校80位青年学子,在优美的淡水河与观音山旁相聚,交朋友、谈感情都来不及了,三天半做些什么好呢?建议大家一起去找一种「真正重要」的东西吧。一起好好的回味一下,小时候都知道怎么去欣赏别人,欣赏身边环境「好」的一面,而不总是急着自以为能改善。 仔细把它们的优点指认出来,细细品味、呵护珍藏。 这次建议的题目是节录改编自2009年台湾建筑师考试的2014工作坊版本。那年的主题本就是专业解放的一条好路,而这次当然不是考试,也不是比赛,只是作为大家一起工作的形式要求。我们已把指定区范围换成各位所在的淡江校园,邀请大家就近开始发挥想象力,也希望大家带着这美好又基本的经验回到各自的家乡。 题目:一起迈向自由 (09年原来的建筑师考题为「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善意的公共行动」) ……自从上世纪九○年代以來,台湾各地皆明显出现比以前更开放、更亲民的公共空间,为茁长中的民主开放的新公民社会揭开新的空间愿景。这些涵盖公私部门的公共空间作品展现出一种新企图心,不以移植国际流行形式为满足,也不闭门造車而套招了事,而是深入地方环境问题、思考新可能性、从中摸索新的空间机会,因此而产生更贴切于台湾丰饶生活经验的建筑空间形式。 近年來台湾也在外销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外,开始关切内需发展,并且提倡「庶民经济」,建筑应也属于真正的庶民经济的火車头产业之一,而且也将应该是庶民经济发展的落实结果。因此,建筑师应从自身所在的真实生活中了解庶民习性,从中淬煉基本设计素养,并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去形塑新的真实生活场景。 研究及提案范围描述: 1. 本次工作坊基地并非一块空地,也非传统设定的一宗基地,而是指包涵既有建筑物、植栽、公共设施在内的整体三度空间,涵盖指定区全部加上毗邻的自行设定区所形成的范围。 2. 指定区如下载自google map的图片所示,显示出台湾二、三级城镇非常普遍的狀况。 3. 自行设定区约等同于指定区大小,并与既有的指定区密切相連、共存,形成有意图的组合关系。 提案基地 提案基地包含指定区及自行设定区,基地组合可以是任何形状,指定区范围如照片1所示,其范围内的建筑物可于约30%以内作必要之拆除。且介入之方案必须有部分位在指定区内。 请根据以上建议之需求及各组所提出之未來愿景,制作至少一份足以介入并改善真实生活环境、且提升生活经验质量之环境改造提案,并合理假设未來经营主体为何种机构或机制。 行动准则 1. 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善意的公共行动,从原有的小区尺度、质感來汲取养分,以渐进的行动,开创美好的环境价值,设计反应对生活的看法,改造都市基础设施,提供市民扮演不同角色的可能。 2. 为追求积极的公共利益,土地使用管制及法规得从宽、善意解释。 3. 建议少用混凝土而以植栽、砖、石、木、纸、竹、轻钢构或再生材料为主,如有不足才辅以型钢及少量RC构筑。 建议可以参考的七种自由途径 1. 展演.调整出二个可提供聚集50-200人之广义剧场(一可蔽雨、一为露天)。 2. 社交.十个以上2-10人可相约停留、又有特色的环境。(例如:平日可供学生男男女女约会、行动不便者及其照顾人员休憩,观望都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