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上册第7课《胡同文化》练习1冀教版
《胡同文化》
一、选择:(24分)
1.下列各句横线上缺少关联词,请选出最准确的一项:________(6分)
[ ]
①这些胡同两边 a 是“宅门”,到现在房屋 b 挺整齐
② c 有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剪子磨刀的“惊闺”,算命的盲人吹的短笛的声音
③我们 d 说北京的市民文化, e 是指的胡同文化
A.a通常 b也许 c然而 d大都 e就
B.a通常 b都还 c偶尔 d通常 e也
C.a大都 b都还 c偶尔 d通常 e就
D.a大都 b也许 c然而 d大都 e也
2.下列各句中均有“是”,其意义和用法从修辞格的角度分析,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6分)
[ ]
例句: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A.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
B.街道如是斜街,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
C.北京城是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D.北京相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3.对照原文,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__(6分)
[ ]
A.胡同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B.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块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C.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D.有的人不易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较高,有窝头就知足了,有腌萝卜,就不错。
二、填空:(18分)
1.序也称“________”、________,介绍评述________。
2.本文作者是________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________,也是一篇________。文章不仅介绍了________,而且展示了________,揭示了________。
三、阅读课文最末两个小段,分析后作答。(23分)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卷席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1.选段中有的语句直接扣住了正题,有的扣住了副题,有的既扣住了正题,又扣住了副题。
①既扣住了正题又扣住了副题的具体语句是:(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扣住副题的具体语句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字)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字)
2.“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鸟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________这是比喻句吗?请作简明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折射出怎样的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5分)
借助课文发挥想象,以《胡同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宇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1.C 2.C 3.B 二、1.叙,序言,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 2.汪曾祺,序文,文艺小品,北京胡同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它将随着胡同的衰败,没落而消失。三、1.①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②a.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 b.再见吧,胡同 2.不是;“像”仅表举例。3.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下,任何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所取代。四(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