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卫星通信-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 * 汉字的国标码 1981年 GB2312 15000多个,常见7200多个 2字节编码,可表达:256*256=65536个 汉字的显示、输出: 每个点占用1位——白点→0,黑点→1 一个16×16点阵的汉字占用空间:16×16/8=32字节(P21) 全角与半角的区别 2. 汉字在计算机中的存储 * 区位码+2020H=国标码,避免与特殊控制符冲突国标码+8080H=机内码,防止与ASCII码冲突 * 5.图像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储 图像中的像素点 RGB三基色:每个点用3个字节表示颜色和深浅等信息 颜色取值范围:0~255 RGB(255,255,255)→白色 RGB(0,0,0) → 黑色 RGB(255,0,255) → 粉色 * * 电子射线扫描计算机屏幕形成像素点. 图形和图像都是由一个个像素点组成的, 和字符的显示方式相似. 区别在于, 字符以整体方式出现, 图形是APA(all point addressable). 当像素点用一位来表示时, 只能有黑白两种颜色; 用八位来表示时,有256种颜色; 用24位来表示时,有224种颜色(真彩色). *图形和图像的二进制编码表示 * 存储一幅256种颜色、分辨率为1024×768的图形, 需占用存储空间 1024×768×8/8/1024=768KByte 存储图形图像信息需要非常大的存储空间。因此处理图形图象信息时,经常采用压缩和解压缩的方法。 *图形和图像的二进制编码表示 * 6.声音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 基本参数:振幅与频率 数字化和存储过程: 振幅 周期 标准A调:440Hz 人耳:20~20000Hz 采样 量化 编码 * 实验与作业要求 《实验指导11版》 实验1 信息的查看和利用(选作) 实验5未完成的继续完成 有余力可开始做实验7 * 计算机病毒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 * 计算机病毒发展史 1949年:一种“能够实际复制自身的自动机” 1960年代:“磁心大战”游戏 1983年:开始出现了研究性计算机病毒报告 1988年:计算机病毒开始大肆流行 1998年:“CIH计算机病毒年” 2000年:蠕虫 “我爱你(I Love You)” 2006年:木马、后门等流氓软件 参考:百度知道 * 计算机病毒 本质:人为编制的寄生性的计算机程序 特点 寄生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 危害:占用系统资源、破坏数据 分类 破坏程度:良性、恶性 寄生方式:系统型、文件型、宏病毒 病毒的传播途径 移动存储器、盗版光盘、网络插件、邮件附件 * 病毒的传播途径 据2001年统计的病毒传播途径 * 使用金山毒霸的“新欢乐时光”专杀工具杀毒状况 * 诺顿防病毒工具 返回 * * 文字作为语言的物质形式,人类才可以真正摆自身的束缚,在大脑之外开始大量记录和存贮信息。文字记录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用于长期保存和远距离传递信息。 没有文字就没有人类文明,更没有现代文明。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张,从而使文字的记录变得既方便又经济。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越南和朝鲜,7、8世纪分别传到日本和阿拉伯,16世纪已传遍整个欧洲,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结束了人类单纯依靠手写文字的阶段。 * “电通信”舞台上的“四大金刚”: 美国莫尔斯:1837年发明了有线电报和莫尔斯电码,拉开近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序幕; 美国贝尔: 1876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电磁式电话; 意大利马可尼: 1895年成功地进行了3公里的无线电通信; 英国克拉克: 1945年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发表“地球外的接力通信”的论文,提出卫星通信的科学设想; 电信革命对人类的信息技术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也为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78年爱迪生发明碳精电话; 1895年与意大利马可尼同时,俄罗斯军官波波夫研制成功无线电收发报机。 1843年,英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贝恩利用电流自动传输和记录图像的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传真机的样品。但直到1925年由贝尔实验室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传真机后,才使它进入了实用阶段。 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广播实验。 1907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兰成功地演示了传真技术。 1933年出现了调频广播。 1966年出现立体声广播。 1927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播放贝尔德实现的圆盘电视节目; 1939年美国推出全电子电视,1953年首次开播了彩色电视节目。 美国人哈罗德·罗森受到克拉克的启发,设计出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自旋稳定式卫星,并在星体表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