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庸恰到好处做人智慧.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庸中庸恰到好处做人智慧

《中庸》:中庸,恰到好处的做人智慧 1906年,学者辜鸿铭把《中庸》翻译到了西方,立即引起了轰动,人们是根据《中庸》的标题去阅读的,因为“中庸”翻译成英语是“对人生最普遍的指导”。 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为什么可以冠以这样深刻的名字呢?原来,《中庸》堪称中国儒家思想的总纲。《中庸》的作者是孔子的嫡孙子思,本是《礼记》的一篇,后来被宋代哲学家朱熹选入了《四书》。这篇文章通篇其实只谈了两个字“中庸”,但这两个字却是一把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它告诉人们,凡事要适可而止,既不能不够,也不能超过,但是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动摇,不能偏废两端,但要不偏不倚地行事。这一智慧,既可以用于做人,也可以用于治学,所以说,它是“对人生的普遍指导”。 车子沿着两轮之间的轨迹行走所有的车都是两个轮安在一个轴上,但是车子总是沿着两轮之间的轨迹行走。人都有两条腿,可是人走路的路线,既不在左腿,也不在右腿,而是在两腿之间。中庸处世,也是如此:不要走极端,保持中和。 《中庸》开头说:君子的言行常守中庸的道德标准,小人的言行则违反中庸的道德标准。君子之所以能够常守中庸的道德标准,是因为君子每时每地都守中庸之道。小人之所以违反中庸,是因为小人经常肆无忌惮地做事情。所以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同意“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哲理。事物没发展起来的时候,固然需要大力支持,当它发展得过分的时候,也应该适时予以制止。 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中午,内蒙古大草原上牧民欢欣雀跃,原来政府发下了一个通知,说:狼是危害人类和羊群的动物,是穷凶极恶的敌人,所以鼓励牧民们打狼,由政府提供物资支援,打死多少只以上,可以获得英雄的称号,并且发给奖金和锦旗。 为什么牧民们很开心呢?原来,蒙古高原上有很多狼,新中国成立前,无人治理牧区,成群结队的狼经常攻击羊群,给牧民造成了重大损失,老百姓苦不堪言。这回政府组织大家向狼开战了,牧民们怎能不高兴。 于是牧民们纷纷出动,一场场消灭狼的战斗打响了,狼再凶猛,也敌不过猎枪、毒气、陷阱的围攻,不到几年,草原上的狼被打得一干二净,连幼崽都找不到了。 牧民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了,谁知,草场一片片荒芜,反倒不如从前了。原来,狼只是饿极了才去攻击人类的羊群,平时它们是以野兔、野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的。狼消失后,这些动物没了天敌,疯狂地繁殖起来,把一片片草场糟蹋得千疮百孔,羊群没了草料,也就长不起来了。 无奈之下,政府只好搞起了“引狼入室”行动,从外地引进了一批狼,散放在草原上。过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草场转绿了,羊群转肥了,人们对狼的认识也由此发生了变化。狼虽然是羊的天敌,同时也是羊的“守护神”,草原狼既不能泛滥成灾,也不能被赶尽杀绝。 在传统的中国人眼中,世界本身是一个非常精密和谐的组织,破坏了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引起整体的失衡。而且,自然界的平衡并不是稳定的,而是动态的,就像两个人对掌,双方的手掌对在一起,互相用力,这时只要有一个人突然撤去力量,两个人同时都会摔倒。所以,要维持这种平衡,不但要中道而行,而且要时时刻刻中道而行,才能让这个精密和谐的组织顺畅地运转,其间的所有事物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春风得意之时,难免喜形于色、夸耀自己;身处高位,不自觉间就会颐指气使、飞扬跋扈;稍有才能便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唯恐天下人不知自己有才的炫耀心理不知害了多少人。其实,“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是人生的大道理。得意时行事低调,失意时也不妄自菲薄,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把持住自己,也就不会大喜大悲,为外界所干扰。所以,容易心高气傲的青少年们,不妨多读一读《中庸》,这其中不仅有故事,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拿捏为人处世的力度。 中庸之道,简约而不简单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会了“中”字的写法:一个四方形的场地,中间插一根旗杆,“中”字就是这么来的。那么“中庸”又是什么呢?中道而行,不偏不倚,持久不变,这就是中庸。“中庸”这两个字看似质朴无奇,却涵盖了古人高深的智慧。 《中庸》说:“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意思是说,君子说起大事来,天下没有人能够承担它,说起小事来,天下没有人能分析透彻。对君子来说,中庸就是要胸怀天下,事无巨细,精神世界收放自如。《中庸》还说:君子所恪守的中庸之道,从世间的浅显知识中来,如果深推到天地万物之间,就变得深奥精妙了。这是古代贤人从万事万物的规律中摸索出来的,万事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丰富多彩,可它们的道理却是极为简单、极为纯朴的。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他的小说《围城》和学术作《谈艺录》都广为人知,深受读者喜爱。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他简直把钱钟书看做是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了。可是这样一位学术大师,在生活中却简单得像个孩子。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任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