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传教士汉语学习对当今对外汉语教学启示.docVIP

明清传教士汉语学习对当今对外汉语教学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传教士汉语学习对当今对外汉语教学启示

明清传教士的汉语学习对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张祯 摘 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6世纪末,大批的耶稣会士来华传教。为了让自己热爱的宗教能在中国得到很好的传播,他们坚持积极学习汉语,融入到中国人的环境中去。面对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缺乏合适的汉语老师和中西方语言障碍等问题,灵活的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去克服,并且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西方人学习汉语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对明清时期传教士的汉语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对当今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 明清,传教士,汉语学习,对外汉语,教学启示 16世纪末,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成为由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旧教国家同罗马教会结成的旧教同盟—耶稣会的觊觎,1553年,葡萄牙借口在澳门晒盐占据澳门,1554年,耶稣会士便尾随而至,并且在1559年在澳门建立教堂。由于当时耶稣会教士的传教策略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很大的冲突,他们取得的成果很苍白,很难深入到中国内地,所以一直处在一个徘徊、进退两难的境地。就拿第一位来华传教的西班牙耶稣会士沙勿略来说,通过与日本学者和僧侣的讨论,他产生了到中国传教的念头,并试图通过混在商人船上进入广州,然而商人终究顾虑重重,未能成行。再加上上川岛恶劣的环境,使他的中国行扼杀在萌芽中。从“商人的顾虑重重”中,我们不难看到当时中国对于外国传教士的政策还是比较严格的,耶稣会士想要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绝非是一件易事。因而实行哪种策略能够让耶稣会士比较容易地进入中国内地传教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汉语——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 在碰了很多次壁以后,耶稣会士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何处。由此,他们制定了一条“适应”策略,就是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群众的心理特色,走上层路线。语言,作为连接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在这个“适应”政策中最先被提及和实施。它的重要行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经过多次的实践得到证实的。沙勿略在1552年4约7日写给罗耀拉的信中告诉他,到远东传教的人士,除了要有自己的特长和丰富的知识外,还要有学识,能够讲道,并且能够使用日本话或者是中国话回答他们的疑问。而在1555年,巴列托则更明确的指出,学习汉语能够为传教提供很大的便利:“……我所以很想留下一位修士,让他学这里的语言文字;但我又不敢未经官员准许就让他冒风险。对此,依我愚见,如果来一些神父,好好学习他们的语文,好好干一番,使我主能作出奇迹,广施圣恩,那么,他们就可以着手传播我主耶稣基督的圣教,取得大发展。”【1】从西班牙从西班牙籍耶稣会士圣方济各·沙勿略最初的语言意识,到葡萄牙籍耶稣会士巴列托的明确的学习建议,到“ 1563年的时候,……有很多人计划进中国传道,像贝勒兹上书广东布政司,结果,因不懂中国话,致被拒绝。”【2】直到1578年七月,范礼安来到澳门,明确提出要“中国化”,就是西方的传教士要尽可能的让自己成为“中国人”,去学习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了解他们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是自己融入到中国的环境中去,这样才有可能为耶稣会的传教提供一种可能性。而且范礼安要求来华的传教士必须要学习中文,在他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遭到了很多传教士的反对甚至嘲笑。那些传教士认为要在中国传教,并不需要学习他们的语言的,那完全就是多此一举,所以真正地实行他的理念的人少之又少。而罗明坚,作为范礼安“中国化”理念的积极执行者,虽然刚开始对范礼安的指示感到非常震惊,但是他最终还是去实行了,并且努力不懈,即使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或阻止,或嘲笑,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践。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和个人的学习语言的天赋,他在汉语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文质彬彬,能过汉语,并且尊重中国丰富文化的他出现在广州时,获得了取得了时任广州海道的信任,得以居于每年款待逞罗贡使的骚馆中,并且获准在肇庆城外建立教堂和在其地传教,他的这些优势,使他成为晚明时天主教进入中国内地长期居住的第一人。罗明坚的成功,无疑给那些嘲笑范礼安的传教士当头一棒,同时也拉开了西方传教士之终于叩开在中国内陆传教的大门的序幕。更多的传教士也开始投入到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去。 如果说沙勿略的学习中国语言的计划属于教士研习汉语的孕育阶段,那巴列托的则属于萌芽阶段,范礼安的训示是为这颗种子的最终破土而固本培原,那罗明坚的实践则预示了它破土后的勃勃生机,紧接着的利玛窦则夯实了它赖以茁壮生长的基础,使得教师研习汉语的传统得以延续,最终结出累累果实。【3】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的明确性以及客观需要的迫切性给外语学习或第二语言学习带来的深刻影响及巨大推动力,这同现代心理学所说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学习的内部动力,是一种学习的需要,完全吻合。【4】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者不同的目的,开展不一样的学习课程,从而让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