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退耕还草
日益提高的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两种发展模式 海洋“赤潮” 过度捕捞 滥伐森林,森林覆盖率下降 土地荒漠化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水土流失 解决途径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 退耕还草,防治土地荒漠化 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禁止滥捕,实行休渔制度 下列是我国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在十多年前,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又有“中国皮都”之称。 制革业带给水头人财富和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鳌江水由清澈变得乌黑,并散发着浓浓的恶臭,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的降低,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2003年8月,水头镇制革基地被列入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同年9月,又被浙江省列为浙江九大严重污染环境案件之一。 水污染案件引起的思考 焦点访谈 * * * * * * * * * * * 为了海水澄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控制人口规模 从人口看现在人口越过65亿预计2050年将超过100亿 人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 控制人口规模 一、控制人口规模 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规模 人地协调发展 人口压力大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物质需求超过环境供给能力 废物排放超出环境自净能力 基数庞大 增长率较高 生态恶化 环境问题 人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 控制人口规模 讨论:观看下列资料,请你谈谈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人口规模?我国人口问题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什么影响?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水资源分别是世界人均的1/3和1/4; ●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城市以大气、水体、垃圾、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农村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在扩大。 ●2005年1月7日中国大陆第13亿个人在北京降生; ●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净增人口1000万左右; 措施: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提倡晚婚晚育 100 80 60 40 20 0 100年 75 50 25 0 我国控制人口的政策----计划生育 还可以采取哪些途径来控制人口规模,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文化教育水平 经济发展程度 妇女就业程度 资源 2000年 数量 人口 环境污染 2.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投入、低耗能、低污染、高产出 清洁生产、文明消费及生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转变发展模式 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 形成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产生资源和环境的危机 特征: 结果: 结果: 特征: 资 源 产 品 污染物排放 资 源 产 品 污染物排放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甜菜:含蔗糖高,一般达15~20%,主要分布在北纬30°~63° 中国甜菜主要种植在北纬40°以北。 甘蔗蔗糖分一般为12.5~14%,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 糖厂的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若直接排放流入河中,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污染河流,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河流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质明显恶化。 (1)这些废水如果不经任何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2)在制糖废水的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新的产品和效益?谈一谈你的看法。 制糖废水经处理,产生了两种新物质:①甲烷,这是清洁能源;②动物饲料。提取这些新物质,即提高了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又变废为宝,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保护了环境,产生了环境效益。 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 依靠市场经济手段 调控手段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强调区际间的公平 从区域利益出发,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 发展的空间尺度 强调代际公平 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的需求 发展的时间尺度 要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效益 文明标准 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 提倡高消费 消费模式 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 增长方式 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指标,实现清洁生产,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经济增长就意味着发展 发展目标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项目 二、转变发展模式 A B C D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 然 资 源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环 境 问 题 补给、再生和繁殖需要时间 蕴藏量在一定时间内不增加 利用超过极限,恢复困难 开发过程就是耗竭过程 自然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不合理的生产方式 人口持续增长 经济迅速发展 人口素质低下 生态意识淡薄 1.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