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物理备考几点的思考
高考前我们该做什么? ——高考复习冲刺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例析高考题型 电动自行车是目前一种较为时尚的代步工具,某厂生产的一种电动自行车,设计质量(包括人)为m=80 kg,动力电源选用能量存储量为“36 V 10 Ah”(即输出电压恒为36伏,工作电流与工作时间的乘积为10安培小时)的蓄电池(不计内阻),所用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P=180 W,由于电动机发热造成的损耗(其他损耗不计),自行车的效率为η=80%。如果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所受阻力跟行驶速率和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的乘积成正比,即Ft=kmgv,其中k=5.0×10-3 s·m-1,g取10 m/s2。求: (1)该自行车保持额定功率行驶的最长时间是多少? (2)自行车电动机的内阻为多少? (3)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多大? 答案:(1)2 h (2)1.44 Ω (3)6 m/s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汽车以恒定功率P从A点出发,先沿着长度为S1,倾角为α的斜面运动到B(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k1倍倍),随后沿着长度为S2的水平面运动到D(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k2倍)。若S1和S2足够长,汽车在汽车在AB段、 BD段最后均可达到匀速行驶。求: (1)汽车在AB段和BD段达到匀速行驶时,其速度和分别为多大?耗时分别为多少? (2)为了省油,汽车发动机在段至少还需工作多久才能到达D点? (3)若汽车可先沿着长度为S2的水平面运动(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k2倍),随后沿着长度为S1,倾角为α的斜面运动到点(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倍)。为简单计,设k1= k2= k,请问与原路径相比,哪个更省时,为什么? 思考之二:“理” 与“物” 如图是荡秋千的示意图.最初人直立站在踏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1,从A点向最低点B运动的过程中,人由直立状态自然下蹲,在B点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2;在最低点处,人突然由下蹲状态变成直立状态(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恢复为L1),且保持该状态到最高点C.设人的质量为m,不计踏板和绳的质量、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人第一次到达最低点B还处于下蹲状态时,两根绳的总拉力F为多大? (2)人第一次到达最高点C时,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多大? (可用反三角函数表) 荡秋千是一项古老的运动,秋千是一块板用两根绳系在两个固定的悬点组成,设某人的质量为m,身高为H,站立时重心离脚底H/2,蹲下时重心离脚底H/4,绳子悬挂点到踏板的绳长为6H,绳子足够柔软且不可伸长,绳子和踏板的质量不计,人身体始终与绳子保持平行,重力加速度为g。 (1)若该人在踏板上保持站式,由伙伴将其推至摆角θ0(单位:rad),由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求摆至最低点时每根绳的拉力大小; (2)若该人在踏板上保持站式,由伙伴将其推至摆角θ1 (单位:rad),由静止释放,摆至另一侧最大摆角为θ2 (单位:rad),设空气阻力大小恒定, 作用点距离脚底为H/3, 求空气阻力的大小。 (3)若该人在踏板上采取如下步骤:当荡至最高处时,突然由蹲式迅速站起,而后缓缓蹲下,摆至另一侧最高处时已是蹲式,在该处又迅速站起,之后不断往复,可以荡起很高。用此法可以荡起的最大摆角为θm (单位:rad),假设人的“缓缓蹲下”这个动作不会导致系统机械能的损耗,而且空气阻力大小和作用点与第(2)问相同, 试证明: 思考之三:攻热点、联实际 思考之四:查漏补缺 不留死角 复习要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同时要对照《考试大纲》的知识点扫除盲点。首先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掌握不扎实的,要继续给予关注,特别是易错、易混的概念,要让学生彻底弄清,不留知识死角;其次要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通过归类比较等形式,将分布在各章节内零散而又有内在联系知识串一串,沿着知识的点、线、面、体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从新的高度把握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融会贯通。 思考之五:整合和拓展 将相同题型,相同知识点内容的试题进行比较归类,“建模”和“发散”思维,拓宽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揭示原有问题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一个具有内在逻关系 的有效化的问题系统,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有利于构建概括化、清晰化、稳定化、系统化认知结构; 综合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 分析电磁感应问题(一) 命题研究 此类题主要是以电磁感应过程为命题背景,综合考查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功能转化等知识点,考查点全面,能充分显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1)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过程;(2)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运动分析、感应电路分析 (E感 和 I感的大小、方向、变化)及相互制约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英语语法专项1000题:专题11-时态二(现在进行时)(答案解析).pdf VIP
- 外科学课件:胸部损伤-.ppt VIP
- 2021年1月自考11466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pdf VIP
- 营运桥梁变形监测报告.doc VIP
- 防水基本知识的普及雨虹.pdf VIP
- 初中英语语法专项1000题:专题10-时态一(一般现在时)(答案解析).pdf VIP
- 大疆无人机操作教程视频.pdf VIP
- 初中英语语法专项1000题:专题09-动词-专项训练(答案解析).pdf VIP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培优辅差计划.docx VIP
- 东方雨虹聚羧酸减水剂应用.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