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肉牛龙
百科名片食肉牛龙(属名:Carnotaurus)又名牛龙,属于兽脚亚目阿贝力龙科,是一类中型的肉食性恐龙。食肉牛龙生活于上白垩纪(麦斯特里希特阶)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由发现很多南美洲恐龙的何塞·波拿巴(Jose F. Bonaparte)所描述及命名。
中文学名:
食肉牛龙
拉丁学名:
carnotaurus
分布区域:
南美洲
体长:
13米长,5米高
体重:
6吨
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
1亿年-9000年万前,晚白垩纪
辨认要决:
牛头一样的脑袋和两条很短的前肢
目录
简介
形态特征
头部
锥部
前肢
年代争议
生存空间
科属研究
根据头骨特征
模式种
近亲
咬合力研究
头部特征
咬合力
体形比较
媒体出现
小说
电影
古代王者恐龙王
简介
形态特征
头部
锥部
前肢
年代争议
生存空间
科属研究
根据头骨特征
模式种
近亲
咬合力研究
头部特征
咬合力
体形比较
媒体出现
小说
电影
古代王者恐龙王
展开
??
??
编辑本段简介
食肉牛龙(属名Carnotaurus)又名牛龙,属于兽脚亚目阿贝力龙
??
??
科,是一类中型的肉食性恐龙。食肉牛龙生活于上白垩纪(麦斯特里希特阶)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由发现很多南美洲恐龙的何塞·波拿巴(Jose F. Bonaparte)所描述及命名。
食肉牛龙的模式种是萨氏食肉牛龙(C. sastrei)。属名在拉丁语的意思是“食肉的牛”(carn意思是“肉食”,taurus意思是“牛”),因为它们眼睛上方有一对类似牛的角。种名则是以发现标本的Anselmo Sastre为名,化石即是在他的牧场中发现的。
食肉牛龙的化石仅发现一具,但相当完整,并具有多排的小型皮内成骨,是少数发现皮肤痕迹的兽脚亚目恐龙。食肉牛龙与阿贝力龙都属于阿贝力龙科,它们是白垩纪末期,南方各大陆的优势掠食动物。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
食肉牛龙与人类的体型相比图
食肉牛龙是种中型的兽脚亚目恐龙,约有9米长,臀部高3米,体重约1,500公斤。
头部
与其他体型相似的兽脚类恐龙相比,食肉牛龙的头较小,长60厘米,牙齿长度接近4厘米。
食肉牛龙最特别的地方,是在眼睛上方的两只短而粗厚的角,以及非常短小的前肢,上有四指。它的头颅骨小而厚实,具有许多洞孔,可减轻重量。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相比,颈部较长。胸部厚壮,而尾巴则很细。食肉牛龙的眼睛向着前方,它可能有着双眼视觉及深度知觉。口鼻部大,可能具有大的嗅觉器官。
食肉牛龙的头颅骨高而粗壮,但下颌扁而修长,牙齿长而细弱,可能无法应付大型猎物的挣扎动作。这显示食肉牛龙可能有未知的特殊猎食方式。
锥部
目前仅发现一个几乎完整的骨骼,包括有身体的整个右部,以及皮肤痕迹,亦显示了食肉牛龙没有羽毛,并不像其他的虚骨龙类。背部与体侧的皮肤上,有多列的圆锥形皮内成骨,部分直径达5厘米,在脊椎骨附近渐大。这使食肉牛龙的外表凹凸不平,类似今日鳄鱼的外表。
颈椎的结构类似现代鸟类,可以做出更快、更准确的动作。后腿长而强壮,胫部结实,踝关节高,与脚趾间的部分延长、纤细,显示食肉牛龙是种善奔动物。
食肉牛龙的荐椎数量相当多,共有8节,可以协助承受碰撞和冲击。科学家们认为食肉牛龙的角太短而无法用于猎杀上,可能为求偶的展示物,或是物种内的打斗行为,而荐椎的结构可承受碰撞的力道。
??
萨氏食肉牛龙的正面
前肢
食肉牛龙的前肢极为短小,可与暴龙科相比。前肢有四指,第四指仅由掌骨构成,被认为用来固定猎物。食肉牛龙的前肢/后肢长度比例为14%,艾伯塔龙的前肢/后肢比为20%,似鸵龙为46%,始祖鸟为96%。食肉牛龙的肱骨长28.5厘米,桡骨长7.3厘米,掌骨长3.7厘米;艾伯塔龙的肱骨长32.4厘米,桡骨长15.6厘米,掌骨长9.8厘米;惧龙的肱骨长35.7厘米,桡骨长17.1厘米,掌骨长12厘米。由此显示出食肉牛龙与暴龙科的前肢比例非常类似。食肉牛龙的肱骨/桡骨/掌骨百分比例为72:19:9,而其他前肢小的兽脚类恐龙则为55:27:19左右。大多数兽脚类恐龙的前肢掌心是朝向身体,而食肉牛龙的前肢掌心是略朝后上方,科学家仍不清楚其功用为何。
编辑本段年代争议
食肉牛龙最初被认为来自于白垩纪中期,大约与丘布特龙相同时期。食肉牛龙的化石还被认为发现于Gorro Frigio组,属于阿尔比阶,约1亿年前。自从这份研究公布后,该地层的年代被认为不是很精确,有可能更为年轻。
现在已知来自于白垩纪晚期。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的白垩纪晚期恐龙,除了食肉牛龙以外,另有泰坦巨龙类的南极龙、普尔塔龙、泰坦巨龙、内乌肯龙、沉重龙、柏利连尼龙、洛卡龙、风神龙、博纳巨龙、拉布拉达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