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淀粉酶血症ppt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巨淀粉酶血症ppt课件

Definition of macroamylasemia 巨淀粉酶血症是指血清中存在一种分子量异常大的淀粉酶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具有淀粉酶的活性,但不能通过肾滤排出,而表现为持久的高淀粉酶血症。巨淀粉酶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也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本症仅在血清学检验时才能识别,其临床意义目前尚不够清楚。 Pathogenesis 正常淀粉酶的分子量为45000,属于低分子量蛋白,可由肾小球滤出,经肾小管再吸收。巨淀粉酶血症是由淀粉酶的巨大分子化,形成分子量达160000—200000的大分子淀粉酶复合体,难以由肾小球滤过,因此在血清内贮留而致高淀粉酶血症,而尿淀粉酶正常或降低。本症淀粉酶廓清率较低,淀粉酶肌酥廓清率比率也较低。导致淀粉酶巨大分子化的确切机制, Pathogenesis 目前已确认或推测的有: ①淀粉酶和免疫球蛋白(IgA、IgG)结合。 ②淀粉酶与免疫球蛋白以外的血清蛋白结 合,有人认为作为结合蛋白的可能有α1- anti-tripsin等,但其构造尚不够了解。 ③和非蛋白性高分子(糖原?)结合。 ④淀粉酶的重合,但详细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Pathogenesis 急性胰腺炎后发作 与小儿乳糜泻相关 AML和多发性骨髓瘤 Leuk Lymphoma. 2002 Aug;43(8):1705-7 Pathogenesis 目前已确认或推测的有: ①淀粉酶和免疫球蛋白(IgA、IgG)结合。 ②淀粉酶与免疫球蛋白以外的血清蛋白结 合,有人认为作为结合蛋白的可能有α1- anti-tripsin等,但其构造尚不够了解。 ③和非蛋白性高分子(糖原?)结合。 ④淀粉酶的重合,但详细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diagnosis 长期持续存在的高淀粉酶血症者,肾功能正常而尿淀粉酶正常或降低应怀疑巨淀粉酶血症:如有血清淀粉酶与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 cr)的降低,则有助于本病之确诊。正常人(Cam/Ccr为3.1%±0.1%,而巨淀粉酶血症时可<1%。 急性胰腺炎时Cam/Ccr比值明显升高,故Cam/Ccr检测有鉴别诊断价值。 在唾液型(S型)高淀粉酶血症时,Cam/Ccr比值亦降低,此时需用柱状色层分析法确定血清中有无巨淀粉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胰腺炎和某些癌瘤等疾病,也可有巨淀粉酶血症的一过性出现,且与病情的恶化相一致,其发病机制也不甚清楚,但值得重视。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serum amylase elevation or hyperamylasemia with normal urine amylase and lipase levels, the diagnosis of macromylasemia is suggested. J Natl Med Assoc. 2008 Nov;100(11):1359-61 therapy 无需特殊治疗 抗生素? 并发症处理 A few cases of celiac patients with macroamylasemia have been published in whom the biochemical disorder disappeared after treatment with a gluten-free diet. Case Rep Gastroenterol. 2008 Jun 6;2(2):196-8.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