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山1907--年-Loxa教育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玉山1907--年-Loxa教育网

陳進 (1907~1998年) 生平簡介 民國前五年出生於新竹縣 。是光復前台灣著名畫家當中唯一的女性 。 遠赴日本考入東京女子美術學 校就讀。一九二七年,以一年級的三件學 期作品〈姿〉、〈罌粟〉、〈朝〉參加第 一屆台展東洋畫部,均獲入選。 與林玉 山、郭雪湖共獲「台展三少年」之美譽。 杵歌 1932 絹?膠彩 190×149cm 五隻搗糧的木杵,在觀者視 網膜上,藉著斜斜往下的動線導 引,暗示了正要發生的韻律性搗 糧動作,也正是畫者要捕捉〈杵 歌〉系列,動作前的暗示性戲劇 效果的剎那光景。 五位原住民與 地面的垂直水平關係,加上木杵 對木臼的垂直張力,是畫面上兩 組互構的平衡力量;這種強調垂 直線的構圖手法,大量出現在陳 進日後的風景畫中。    合奏 1934 絹?膠彩 200×177cm 廿七歲時以此圖入選日 本文部省舉辦的第十五屆帝展, 是四十七位新入選中,唯一來自 台灣女性畫家的作品。 畫中兩位台灣閨秀並 肩坐在嵌花細緻的黑漆長几椅上 ,一人彈琴、一人吹簫,除了添 加含蓄的動態生氣,同時傳達出 合奏樂音的清柔氣氛。 也正因為 此圖的入選,陳進在同年十月衣 錦返鄉時,應屏東高女校長之請 ,擔任高中美術老師,開本省女 性擔任高女教師之始。   化粧 1936 絹?膠彩 212x182cm 本畫於1936年入選日本的春 季帝展,畫面裡仕女二人,一坐 一立,有著處理上的對應互動。 坐姿仕女著紅裙黃衣,紋樣頗為 堂皇工緻,正對鏡化妝;而立姿 者著素淨長袍,臉部亦僅淡妝, 但其左手舉起撫髮,左腳向前微 抬,反較坐者更有嬌媚之態。兩 人之後則立一四曲之黑地螺鈿花 鳥屏風,不僅為梳妝仕女隔出一 片空間,且以黑底襯托二女著裝 濃淡有別的趣味,點出了閨秀的 另一種嬌豔美感。量出現在陳進 日後的風景畫中。    婦女圖 1945 絹?膠彩 117x88cm 五人右向前進的行列,在構 圖運用上,是陳進畫女像時,較 少採用的複雜配置法;但她仍維 持著一貫的均衡手法。 在陰影的 烘托上,強調著往右行進的速度 感,卻藉著宛若交談的正首女士 的左向視線,導正畫面動線的均 衡性。雖是同款旗袍,但各式不 同的髮飾與衣著色彩的變化,也 流露出畫者的巧思。      採果 1961 絹?膠彩 103x83cm 人物畫是陳進最執著與最擅 長的題材,從她表現日據時代的 台灣閨閣紅顏,原住民圖像,到 帶有海風、港風的光復後女粧, 都可列入歷史的圖示檔案,此幀 描繪農村的採果,題材表現的是 民間習俗象徵旺來的鳳梨,整體 氣氛卻是農忙過後的田園閒情, 與濃鬱的親情。孩童的白汗衫和 婦女斗笠的白色包巾,巧妙的平 衡了紅衫綠葉的強烈對比效果。    思 1965 絹?膠彩 45x51cm 久為病體所困的陳進,在民 國五十三年父親病逝後,再度患 病;她在病中為自己畫了這幅自 畫像,大有告別作之意。 圖 中的陳進,展現她在女像作品中 一貫的優雅矜持。               月下美人 1971 絹?膠彩 68x75cm 曇花是蘭花之外深受陳進青 睞的題材,又稱月下美人,望文 生義,已令人不勝嚮往。陳進筆 下的曇花,運用膠彩的特性,充 分表達了她特有的氣質。冷凝潔 白的花瓣,彷彿染著一層月暈, 墨染的葉片在夜色裡搖曳,更是 典雅浪漫,此幅在陳進的花卉作 品中,實屬精心之作。   親情 1989 紙?膠彩 這幅畫作是陳進較近期的作 品,畫中人物仍延續她一貫的古 典畫風。 細膩勾勒的屏風、座椅 與服飾,襯以淺褐底色,凸顯畫 面主題人物。 陳進大膽使用藏青 、嫣紅與奼紫等鮮豔的色彩為主 色調,強調一種親情的溫暖,非 但未搶盡人物臉部神采,反而襯 出一種「和樂且孺」之情。        * * 資料來源 台灣網路美術館 .tw/tdg/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