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征课件_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合征课件_1

《规范》及指导原则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经营企业经营许可(含变更和延续)的现场核查,第二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经营企业经营备案后的现场核查,以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各类监督检查 《规范》及指导原则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经营企业经营许可(含变更和延续)的现场核查,第二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经营企业经营备案后的现场核查,以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各类监督检查 Angelman综合征 疾病简介 临床特征 遗传机制 诊断流程及方法 AS 简 介 AS简介 Angelman综合征(简称A综合征,AS)又叫快乐木偶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由英国儿科医师Harry Angelman于1965年发现。 在白人中发病率为1/10000-1/40000,国内该病的发病率未见统计。 临 床 特 征 临床表现 一致表现(100%): 1. * 行为特征:频繁大笑;明显的兴奋动作;易激惹,常伴有手扑翼样运动;多动;注意力仅能短暂集中( 是诊断Angelman综合征的最有用的标志 ) 2. 严重发育迟缓; 3. 语言障碍,不能或仅能说少量词语; 4. 接受非言语交往的能力较言语交往的能力强 ; 5. 活动或平衡障碍,通常步态不稳或四肢振颤; 常见表现(超过80%) : 头围生长延迟、不对称(通常导致小头畸形 ) 癫痫发作(通常3岁前开始,伴有大量慢棘波和三 相波是其脑电图特征 ) 相关表现(20%-80%) : 枕部扁平 ;蛇舌;喜吐舌;吮吸或吞咽障碍;婴儿期喂养困难;突颌;大口,牙间隙宽;频繁流涎;过度咀嚼;斜视;皮肤色素减少,与家人相比头发和眼睛颜色浅(仅见于缺失的病例);下肢过度活动,腱反射亢进;上举或弯曲上肢,尤其是在行走时;热敏感增强;睡眠紊乱;可被水吸引 行为特征 Angelman综合征的行为特征很明显,所有的患者中均有这些特征: 刚出生几个月时就可出现阵发性易受激惹而大笑,几乎所有的患者都经常很高兴。 大笑通常是刺激引起的,但刺激往往很小,且大笑显得不合适。 J Clayton-Smith,2003 J Clayton-Smith,2003 神经学特征 所有的Angelman综合征患者均有严重智力低下和运动发育迟缓。 大约12个月时能独坐,18到24个月会爬,平均4岁会走(从18个月到7岁)。 步态缓慢,僵硬,共济失调,手臂上举,曲腕曲肘。 肌紧张,躯干肌张力降低,四肢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 成年 Angelman综合征 表型随患者进入成年期有所变化 ,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正常,有正常第二性征 面部特征更显著,下颌前突明显,尖下颚,巨口和下唇突出。眼睛显得更深,某些患者因为摩擦出现圆锥形角膜。 胸椎侧凸,普遍不愿行走 许多患者变得肥胖,有食管返流且可能很严重 成年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但多数患者的寿命未受显著影响 J Clayton-Smith,2003 遗 传 机 制 Angelman综合征的遗传机制 1. 缺失: 最常见的遗传机制是15q11-13缺失 ,见于70-75%的患者,多数缺失大小相似,约4Mb,且断裂点相同 。多数缺失是新发生的 ,是母源性15q11-13缺失 2. 单亲二体( uniparental disomy ,UPD ) : 仅存在于2-3% 的病例中。患者的两条15 号染色体均正常,但两条15 号染色体均来自父亲,即父亲单亲二体(UPD)。 Robinson等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大 多数是由于形成合子后的错误导致, 也有的病例是由于减数分裂时不分离所致 。 3. 印迹突变: 见于5%患者中。没有缺失或UPD,但有15号染色体的异常甲基化 ,提示存在印记缺陷 。 Buiting等发现在15q11-13 中存在印迹中心(imprinting centre ,IC),通过顺式作用元件调节染色体结构、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 IC有两部分结构,一部分负责在配子形成时将父源印迹转化为母源印迹,另一部分负责母源转化为父源   《规范》及指导原则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经营企业经营许可(含变更和延续)的现场核查,第二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经营企业经营备案后的现场核查,以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各类监督检查 《规范》及指导原则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经营企业经营许可(含变更和延续)的现场核查,第二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经营企业经营备案后的现场核查,以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各类监督检查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