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无崇拜西人之根 轻侮视之如市侩.docVIP

向无崇拜西人之根 轻侮视之如市侩.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无崇拜西人之根 轻侮视之如市侩

向无崇拜西人之劣根 轻侮视之如市侩 李鸿章,一介江淮儒生,24岁考中进士,25岁入曾国藩幕府。在剿灭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他放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仿照曾国藩创立的湘军,照猫画虎地创立了淮军,上海一役,在大雨中向太平军阵地发起攻击,这些脚穿草鞋、头裹破布、满嘴安徽土话、被人瞧不起的“大裤脚蛮子兵”,居然以3000敌10万而胜,太平军死者万众,浦东一带尸堆如山,一举扭转了帝国大军在东南战场上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李鸿章也一战成名。39岁时就被任命为江苏巡抚,随后封肃毅侯、一等伯爵,戴双眼花翎。47岁时,他接替了自己的老师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后兼任北洋大臣。1894年,为了体现皇恩浩荡,朝廷又赐他三眼花翎,这是汉族官员前所未有的崇高荣誉,这一年,71岁高龄的李鸿章几乎到达了他一生事业的顶峰。 看看年过七旬的李鸿章,体态清瘦,超过一米八的身板,常常只穿一袭单衣,“非严寒冰雪,不御长衣”,别有一番风骨,代表大清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丝毫不见“东亚病夫”的迹象。梁启超说:“李鸿章接人常带傲慢轻侮之色,俯视一切,揶揄弄之。……与外国人交涉,尤轻侮之,其意殆视之如一市侩……崇拜西人之劣根性,鸿章所无也。” 美国驻华外交官何天爵后来在《中国人本色》一书中这样描述李鸿章:“他的仪态举止和思维方式更像一名战士,而不是政治家。他的身材要比一般的中国人高大,声音粗哑而充满饱满的精神,给人感觉非常平民化,易于接近。”曾经以《泰晤士报》记者的身份访问过李鸿章的英国人布兰德在《李鸿章传》里则记载了74岁的李鸿章在一个英国人眼里的形象:“就外表特征而言,很难想象这一代或上一代的任何人能够亲近李鸿章,并不是因为他给了你功勋卓著或大权在握的印象,而是因为他的风采中散发出一种高贵的人品,如同半神半人的自我满足和超然物外,而又老于世故,向劳苦大众屈尊降贵。”对身高格外敏感的日本人,在他们出版的明信片上,把李鸿章列为世界五大伟人中的第三位。 从李鸿章最早的这张全身照上,我们可以看到李鸿章刚刚主掌直隶和北洋大权时的精明干练和踌躇满志。据说拍摄这张照片时,李鸿章先后换了几次装,表明他对摄影这门“高科技”的认可和重视,这在把摄影视为“摄魂”之术的帝国官员中,实不多见。这张照片20多年后刊登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杂志《卡斯莫莱廷》上,发表的这一年,刚好是1894年。 正如梁启超所说:“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以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 李鸿章曾经在私下里抱怨:“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败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但李鸿章与其他官员毕竟不同,他是一个想办事的官。李鸿章深信:“人生如朝露,倘及时得手,做成一两件济世安民顶天立地事业,不更愈于空言耶?”他清醒地觉察到此际的大清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他在评论一次战役时说,“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辄靡。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在与太平军作战中,通过与洋人的合作,他对西洋的坚船利炮深深地沉迷,那支写惯了奏折、曾经凭借区区六百字的《参翁同书片》就要了翁同龢的长兄翁同书的命的著名刀笔,居然也写起了科学论文——他所写的《蒸汽动力运转奏折》,可视为中国最早的科普文章,文中的许多词汇,都是当时的新词,在古文中未见,让人重见徐光启当年经营西洋实用之学的风采。 02 “历聘欧美”之英伦之行:极度艳羡“天下不可端倪之物” 历经甲午战争李鸿章在朝中遭贬失势,但外国对其人“青睐”有加,遂有他的“历聘”欧美诸多国家之行,绕地球转了一遭,有机会亲身领略异域的新奇。当然,他不可能真是个逍遥自在的旅游者,而是特定时势下一个不平常的外交使者。 李鸿章于8月2日离法赴英。他一行由南安普敦港登陆,然后抵该国首都伦敦下榻。李鸿章拜会了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并与之举行了密谈。清方要求的“照镑加税”问题自然提了出来。并且李鸿章很希望作为“各国商务领袖”的英国带头予以认可,觉得若这样列强其他国家就不好拒绝。 除了与首相接触,维多利亚女王也接见了李鸿章。从当时的英国舆论看,主张对这位中国特使妥当礼待,同时又公开反对过分应酬。有言论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此老已谢封疆大吏之权,这次奉命出使也并不是为朝廷倚重,而是被与他意见不合的诸多权贵们“屏之于外”;这个我们俱可不论,他毕竟是一国之老臣,并且又是大臣、能臣,人家既然来了,自然应该尊敬。只是俄、德两国,“待之溢乎其本量”,太过分了,对宾主双方都无所益。但愿以后诸国对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