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备课资料.DOC

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备课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备课资料

人教版必修3《第2课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九江市一中 周明学 时间:2012、8、22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战国后期,儒学再次成为显学,其在秦汉时期的命运如何?本课介绍儒学在秦朝受打压,在汉初受冷落,在西汉中期的神学化(内容上)、官方化(地位上)和制度化(维护手段上)。 秦统一以后,以法家思想立国,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上实行思想禁锢和一元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思想自由和多元化。 指导思想是一元化好还是多元化好?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闫志民教授认为,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个社会的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只能有一个。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只能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民族分裂甚至国家解体。在这方面,苏东剧变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秦朝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但儒家学派进行过斗争,如双方围绕着是否实行分封制而展开过争论。在李斯、秦始皇的推动下,演变为“焚书”“坑儒”的剧变。 秦以法家思想立国速亡,法家声名遂坏。西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变残暴统治为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使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社会得以稳定,但也导致诸侯国势力的膨胀,威胁到西汉统治,导致了七国之乱。所以,汉武帝一变汉初“无为而治”,推行积极有为,接受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遂成为正统思想。 所以,秦汉作为中国古代整个大一统帝国的初期,选择何种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先后选择了法家、道家和董仲舒的新儒家,历三次选择,儒学终成统治思想,之后历两千余年而无大变。 一、秦朝以法家思想立国: 1、背景: (1)商鞅变法使国力强盛,法家思想深入人心 战国各国变法大部分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商鞅变法后,秦国从西方小国、弱国逐渐成为大国、强国,为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所以法家思想在秦国深入人心,贯彻最深入,秦统一后自然以法家为立国思想,法家思想得以全面付诸实践。 犹如中共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取得全国政权,自然以马、毛为立国之本了。 (2)秦王武力统一全国,希望政治变革 秦始皇武力统一全国,认为开创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求守成,追求变革与创新,如以中央集权代替地方分权,以专制君主制代替贵族君主制,以思想专制代替思想自由,法家思想则适应了其政治变革的需要。 一种思想能否成为统治思想,关键是它能否满足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2、表现: 法家主张政治上专制,思想文化上也专制。 (1)建立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 (2)严禁私学,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制度; 以法为教:学习的内容是朝廷的法令。以吏为师:政府官吏承担教育行政官员和教师职责。教育只能由官府举办学校要以吏为师以法令为教材,这是一种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 (3)“焚书”“坑儒” 这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 鲁壁藏书: 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刘启将他的儿子刘馀从淮南迁到曲阜,封为鲁王,史称恭王。鲁恭王好治宫室,传说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从墙里面发现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书,一共几十篇。这些经典是用蝌蚪文(篆文是由蝌蚪文简化发展而来,大多相近、或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篆文是用毛笔书写,蝌蚪文是用木枝书写)写成的,不同于当时经师们所保存的用隶书书写的经典,到汉代已经无人识得,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孔壁古文”或者“古文经书”。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历代的古文经学家认为这是可信的,直到清代的今文经学家魏源、龚自珍、康有为才怀疑是伪造的,但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孔壁古文”是什么时候进入孔壁的呢?据说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子九代孙孔鲋认为“秦非吾友,……吾将藏之,以待其求”,就将这些经典偷藏在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孔鲋到死也没有把它们取出,但“竹简不随秦火冷”,这些经典终于保存下来。 为了纪念孔鲋藏书,金代就在孔庙的孔子故宅内修建了殿堂。因传说拆墙取书时天上有金石丝竹之声,故取名为“金丝堂”。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苏州知府况钟凯曾捐款重建。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重修孔庙时将近四堂迁往孔庙西路,在原址建起了诗礼堂。后来在诗礼堂后又建了“鲁壁”,纪念孔鲋藏书。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今古文经学之争是西汉后期儒学内部的一个斗争。古文学派认为,今文学派所尊奉的五经,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摧残已残缺不全,只有自汉初以来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