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言虚词.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文言虚词

《创新设计》2018版 高三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 语 文 Contents Page 目录页 考点分解训练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文言虚词 真题初做体验 训练定时规范 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 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 课前素养积累 黛玉处处留心 《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贾府,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宝玉回来后,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为什么黛玉前后回答不一致?这体现了黛玉怎样的个性特点? 答案 ①初来乍到的林黛玉不了解贾母的心思,如实回答。当她知道贾母不喜欢女孩读书,所以才改口这样说。②表现了初到贾府林黛玉处处留心的机智、敏感、多心。 一 、真题初做体验 A 解析 A项,“肃”应是“躬身作揖,迎揖引进”的意思。 B 解析 A项均为介词,和。B项,连词,表假设,如果/副词,好像。C均为“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D均为连词,表承接。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的能力。C项,“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表述不当。写秦王嬴政焚书;只是为了说明石洞中藏书多,并不受秦王焚书的影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分)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答案 (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解析 (1)要注意“爽然”是“茫然”的意思,“饷”是使动用法,“所有”是所字结构。(2)要注意“方”是“才”的意思,“见”是“见识”的意思。 解析显/隐 解析 A项,连词,那么/连词,可是、却。B项,均为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均为语气词,可不译。D项,均为副词,只。 A 解析显/隐 二 、考点分解训练 (一)怎样辨析“以”的连词、介词用法 (1)替换法:除去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凡是能用“而”替换的就是连词,否则就是介词。 (2)搭配法: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若后面是分句,它就是连词;若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就是介词。 考点一 辨析常见的文言虚词 一、“以”字用法辨析 连词,来  介词,因为  连词,因为  介词,把  介词,因为 (二)怎样辨析“以”作“因为”讲时的连词性与介词性 “以”作“因为”讲时,有连词性和介词性。区分这两种词性的主要方法是看“以”后面带的是词、短语还是句子。“以”后是名词或短语,作“以”的宾语,是介词;“以”后是个句子,是连词。 (1)“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介词”的例子: ①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以谗”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诛”的状语。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以之”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兴”的状语。 (2)“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连词”的例子: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以”字与“是”字构成“因此”的倒装,关乎整个句子,表示“结果”,与上面的句子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 答案 ①不同。前“以”是介词,后“以”是连词。②不同。前“以”是介词,后“以”是连词。 2. (一)怎样辨析并列、承接、递进关系 (1)意义辨析:“而”表示并列、承接、递进关系时各有特点,有明显区别。区别是看前后连接部分的“地位”是否平等,位置可否颠倒。“地位”平等且位置可以颠倒,是并列关系;“地位”平等但位置不可颠倒,是承接关系;“地位”不平等且位置不可颠倒,后面的部分比前面的部分又进了一层,是递进关系。 (2)代入辨析: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和”,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承接关系可译作“接着”“然后”“就”。可以把表这三种关系的意义项代入原句,检查一下句意是否通顺,是否合乎语境。 二、“而”字用法辨析 A C B B (二)怎样辨析修饰关系与承接关系 (1)意义辨析:“而”连接的两部分大多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同时出现,前一个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修饰关系;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出现有先有后,前一个不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不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承接关系。 (2)代入辨析:将表示修饰关系的“地”“着”与表示承接关系的“接着”“然后”“就”代入原句,看是否通顺、合理。哪个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