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宋代文学第二讲·“苏、梅”的诗和柳永的词.pptVIP

中国古代文学课·宋代文学第二讲·“苏、梅”的诗和柳永的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课·宋代文学第二讲·“苏、梅”的诗和柳永的词

宋代文学 第二讲 “苏、梅”的诗和柳永的词 一、“苏、梅”的诗 “苏、梅”,指苏舜钦和梅尧臣,二人于时齐名并称。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安徽宣城人,人称宛陵先生。《宋诗钞》引龚啸语,谓其“去浮靡之习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刘克庄赞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四川中江县人,迁居河南开封。 诗歌风格超迈横绝,与梅之深远闲淡者又自不同。 1,梅诗古淡闲远 诗例: 蔼蔼桑柘岸,喧喧鸡犬村。晚云连雨黑,秋水带沙浑。稍听邻船语,初分异土言。虽嗟远朋友,日喜近田园。(《舟次朱家曲寄许下故人》) 诗例: 越乡知胜楚,君去莫辞遥。晓日鱼蝦市,新霜橘柚桥。河流通海道,山井应江潮。近邑逢鸥鸟,先应避画桡。(《送马廷评之余姚》) 诗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鲁山山行》) 2,苏诗超迈横绝 诗例: 丈夫少也不富贵,胡颜奔走乎尘世?予年已壮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有时愁思不可掇,峥嵘腹中失和气。仕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心浩然。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读书百事人不知,地下刘伶吾与归。(《对酒》) 诗例: 李生以病废,东入徂徕峰。志气尚突兀,形骸已龙钟。男儿生世间,有如觉壑松。误为风雷伤,不与匠石逢。哀哉前尺干,摧折似秋蓬!(《送李生》) 小结 苏诗与梅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而在当时并驱称誉,从中可见出宋代文化一开始就具备的通融姿态,也证明艺术的高低不在风格的差异。 教材及作品选所推举的《田家语》、《汝濆贫女》篇,并不能表征梅诗“古淡闲远”的艺术特点,这是受时风影响所致,艺术的真理必能穿越时间的尘沙。 二、柳永的词 柳永(约983-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县人。精通音律,善于铺叙和使用俚俗语言,大量制作慢词,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用词反映下层市民生活和自己的身世穷愁之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重点:柳永对词的贡献 第一,表现在师法渊源、创作态度和社会影响上:大力采纳市井新声,汲取民间特色,使词雅俗相兼。 第二,表现在题材内容的开拓上:把视线转向繁华都市的现实生活和市井青楼中的实在人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人情味。 第三,表现在艺术手法上:成功地发展慢词,并丰富了相应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层次结构的多重性铺叙处理和情、景、事三者的交叉融合关系,以及典型场景和戏剧性瞬间的捕捉等。 代表作品读讲 《雨霖铃》(作品选259) 通过这首词,重点学习柳永慢词的表现技巧之“叙事”与“抒情”的结合,结合的关切点就在于二者分别与“景”的交融渲染。 《望海潮》(作品选260) 通过这首词,重点学习柳永慢词的表现技巧之大力推介传统的“赋”笔手法入词,在赋中展开“景”“事”,又于“景事”中见出“情致”。 请同学结合所学分析柳永《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潘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忘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此词为思念家乡之作,反映出主人公羁旅失意的苦闷心情。 * *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