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豇豆病虫防治技术培训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豇豆病虫防治技术培训资料

豇豆病虫防治技术培训资料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开发部 广州办事处 林太礼 豇豆基本生长情况 豇豆(Vigna sp.)又名长豆角,角豆、带豆;南北均有栽植; 豇豆夏秋季上市(夏季上市的还有扁豆、毛豆,秋季供应的有菜豆、毛豆、扁豆;豌豆、蚕豆上市3、4月;菜豆5月上市)。 豇豆播种: 长江流域,3月下开始到7月播种,5月到11月收获; 华南地区,2月开始到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自4月中下旬到11月收获,春夏秋三季均有豇豆生产。 豇豆生长期:分为4个时期,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开花结荚期。 豇豆主要病虫有:病毒病、疫病、锈病、煤烟病、豆野螟、蚜虫。 豇豆和菜豆、毛豆出苗时子叶出土(不宜播的太深,否则不易出苗);豌豆、蚕豆子叶不出土,可以播的比豇豆等深些。 豇豆生长期 种子发芽期:种子萌动到第一对真叶展开。播种后若遇连续阴雨或供水过多,尤其是低温阴雨,常常造成烂种,出苗后易发生猝倒病。 幼苗期:自第一对真叶展开到具有7~8片复叶,幼苗期15~20天。低温阴雨T150C,幼苗容易坏根,轻的抑制生长,重的死苗。幼苗期猝倒病为主。也偶见有病毒病、基腐病(立枯病)、细菌性疫病等。 抽蔓期:有7、8片复叶到植株现蕾,约10~15天,主蔓迅速伸长,基部腋芽抽出侧蔓,本期根瘤开始形成。适宜较高温度和良好的日照。 开花结荚期:植株现蕾到豆荚采收结束,一般50~60天。结荚期要求适当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 豇豆在北方就夏季栽培,南方春秋2季栽培,近年保护地栽培在增加。 豇豆及其他豆科蔬菜主要病虫害 豇豆病毒病 症状:病株初在叶片上产生黄绿相间的花斑,以后浓绿色部位逐渐突起呈疣状,叶片畸形;严重病株生育缓慢、矮小,开花结荚少。花器、豆荚也可表现。发病早的,植株矮化、花器畸形、花稀、结实少,即使结实了,豆荚也会呈鼠尾状,失去商品价值。 病原:; ?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MV),汁液摩擦、桃蚜、棉蚜、豆芽均可传病;种子可带毒;?豇豆花叶病毒(CPMV),通过汁液摩擦传播,种子一般不带毒;?豇豆褪绿花叶病毒(CPCMV),通过汁液摩擦传病,种子不带毒。 这3种在华北、东北之豇豆生长前期,并天气干旱,蚜虫发生量大发生严重。 ?黑眼豇豆花叶病毒( BLCMV),种子带毒,机械伤口及蚜虫传播,山东、安徽、南京、台湾等发生重,尤以秋大豆发生重。 种子带毒的在播种后,长出的幼苗即可呈现症状。 豇豆病毒病防治 防治 选用抗病种子。免疫品种有秋豇512、秋豇17;高抗品种有秋赤豇、成豇3号、三尺豇豆、穗郊101、鳗鱼豇、一紫512、盘香豇等。经接种发病率在50%以下的有:饭豇白籽、秋二忙、白豇豆、青皮豇豆、F0251、豇豆农家种、晚熟种、印度豇豆、3(k--85、之豇14、之豇28—2、之豇19、柳条青、V18、线豇豆;之豇28虽然抗病性上不去,但农艺性状好,可以安排在早春播种使用。夏秋两个发病高峰期则选用上述免疫和高抗的品种 建立无病留种田,选育无病种子。加强栽培管理,生长期间注意施足肥水,促使植株健壮,提高抵抗能力。 调节播种期,尽量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可有效地减轻发病。 药剂防治:以早期灭蚜为主防治蚜虫,特别是干旱年份更应注意防蚜;使用艾美乐70%WG15000倍,或2.5%敌杀死EC3000~4000倍。敌敌畏2000×。 豇豆锈病 症状: 主要侵害叶片,初期叶呈褪绿针头大小的黄白色小点,后变为黄褐色小疱斑(病菌夏孢子堆)近圆形,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夏孢子)。 发病严重,病叶变黄,夏孢子堆周围常呈绿色。形成“绿岛”;后期病斑变成黑褐色枯斑。多数枯斑连接时多呈不定形。茎和荚也可被害,症状与叶片的相似。天气转冷时,病斑上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 豇豆锈病 发生时期与环境: 多发生在开花结荚到生长中后期,发生普遍,分布广。夏季多雨年份常易引起此病流行;长期连作,地势低洼、种植过密等均能加重发病程度;发病严重会造成叶片干枯早落,间接影响产量。 病原: 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常见到的是夏孢子和冬孢子(有5种类型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子)。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逆力。 在发病初期药剂防治,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5%粉锈宁可湿粉2000倍液、 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福星乳油6 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 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豇豆疫病 为害:80年代新发现的病害,广东、上海等省市都有大发生。发病严重时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对豇豆生产威胁大。 症状: 主要受害部位茎、叶、豆荚,以茎节部发病较多,苗期也能被害,病部初呈水渍状,继而围绕茎部湿腐缢缩,病部变褐,病蔓上部枯萎,最后全株枯死。 叶片被害,初呈暗绿色水渍状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