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通风与空调工程.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9 通 风 与 空 调 工程 29-1 通风、空调与空气洁净工程设计中的有关规定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1)当采用不带喷雾的轴流式通风机进行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 定:轻作业:2-4m/s;中作业:3-5m/s;重作业:5--7m/so (2)当采用喷雾风扇进行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风速应采用3-5m/s,雾滴直径应 小于l00tcmo (3)系统式局部送风,送到人体上的有效气流宽度,宜采用 lm;对于室内散热量小 于23W/m2的轻作业,可采用0.6m. (4)吊扇叶片距地面不应小于2.3m,距顶棚不应小于0.25D (D为吊扇叶片外缘直 径)。吊扇应布置在其服务区域的中心。 (5)机械送风系统进风 口位置,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洁净的地点,应尽量设在排风 口的 上风侧且应低于排风 口,进风 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2m,当布置在绿化地带时, 不宜低于 lm. (6)当发生事故向室内放散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和蒸气时,排风的吸风 口应设在地面 以上0.31.Om处;放散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和蒸气时,吸风口应设在上部地带,且对 于可燃气体和蒸气时,吸风口应尽量紧贴顶棚布置,其上缘距顶棚不得大于0.4m. (7)事故排风的排风 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事故排风的排风 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的屋面3m 以上,当其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 小于20m,尚应高于进风口6m以上。 (8)直接布置在甲、乙类生产厂房内的全面和局部排风系统,以及直接布置在其他类 生产厂房内的排除有爆炸危险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其通风机和电动机及调节装置等均应 采用防爆型的,且通风机应直联。 (9)排除有爆炸危险物质的风管不应穿过防火墙,其他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如必须 穿过应在穿过处设防火阀。穿过防火墙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 材料。风管穿过处的空隙应用不燃烧材料填塞。 (10)一般送排风系统的风管漏风率为10%,除尘系统的漏风率为10%一15%0 (11)一般生产厂房的机械通风系统,其风管内的风速按表29-1-1采用。 (12)室内保持正压的空气调节房间,其正压值不应大于50Pa. (13)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 噪声标准等因素确定。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o 29-1 通风、空调与空气洁净工程设计中的有关规定 1057 表29-1一1 风管类别 钢板及塑料风管内风速 m(/s) 砖及混凝土风道内风速 m(/s) 干 管 6一14 4一 12 支 管 2一 8 (14)回风 口的吸风速度,宜按表29-1-2选用。 回风口不同位置的风速 表29-1-2 回风口的位置 吸风速度 m(/s) 房间上部 4.0一5.0 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 3.0一4.0 房间下部 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 1.5一2.0 用于走廊回风时 1.0一 1.5 巧()当设置两台或两台以上氟利昂压缩式制冷机时,各台的制冷剂管道不得连通。 (16}制冷机突出部分与配电盘之间的距离和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制冷机突出 部分之间的距离不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