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之展现思考之启发.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智模式之展现思考之启发

PAGE PAGE 2 心智模式之展現與思考之啟發 -系統動態(力)理論應用於史學研究領域之初探 王樾? 台灣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楊朝仲?? 台灣逢甲大學營建與防災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 ? 台灣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 台灣逢甲大學營建與防災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 ??? 台灣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二年級 前言 系統動態(力)理論應用於歷史領域之嘗試並非從本文開始,之前便曾有國外研究者提出專論 P. Jeffrey Potash,〈BUILDING SYSTEM INTO THE HISTORY/SOCIAL STUDIES CURRICULA:SOME PRELIMINARY THOUGHTS〉《the Creative Learning Exchange》,Volume 4,Number 1(Winter/Spring1995),11或教學計畫 Greg Reid,〈Causes of the Civil War〉。此一教案係Greg Reid 先生於1996年8月提出並交由「the Creative Learning Exchange P. Jeffrey Potash,〈BUILDING SYSTEM INTO THE HISTORY/SOCIAL STUDIES CURRICULA:SOME PRELIMINARY THOUGHTS〉《the Creative Learning Exchange》,Volume 4,Number 1(Winter/Spring1995),11 Greg Reid,〈Causes of the Civil War〉。此一教案係Greg Reid 先生於1996年8月提出並交由「the Creative Learning Exchange(CLE)」此一機構放置於機構網站上供各界參考。 系統動態(力)理論具有多元運用價值,不僅可運用於工程及管理科學,更可能有助於史學等人文學科之研究。 將系統動態(力)理論運用於史學研究時,可促使研究者避免狹隘武斷的線性邏輯推論,而在線性因果之上,注意全面的、複雜的因素,並養成謙和而尊重多元觀點的良好態度。 系統動態(力)理論可使人得到一種普遍性的哲學啟示。 透過系統動態(力)理論,可使人了解真理探究並不容易,必須透過連續而開放的過程來趨近。而此一態度恰符合多元而開放之當代社會主流價值。 本文何以認為系統動態(力)理論有應用於歷史研究之可能 此一理論適合應用在與時間演進有密切關係之課題研究 歷史學究竟性質為何,容有爭論 陳慧宏,〈歷史是一門科學嗎?引介 John Lewis Gaddis,The Landscape of History:How Histor Map the Past〉《台大歷史學報 陳慧宏,〈歷史是一門科學嗎?引介 John Lewis Gaddis,The Landscape of History:How Histor Map the Past〉《台大歷史學報》,35期(2004),頁309-319 徐 梓,〈多元與辨證的時間觀-讀費爾南.勃羅代爾(歷史與社會科學:長時段)〉《台大歷史學報》,32期(2003),頁331 此一理論以圖形展現研究者心智模式並強調因果回饋 歷史研究複雜而多樣 我國歷史學者何炳棣先生曾說過「治史的最終目的是綜合」 何炳棣,〈序言〉《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臺北,聯經出版社,1995),頁6;另一位我國歷史學者 何炳棣,〈序言〉《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臺北,聯經出版社,1995),頁6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頁450 歷史裡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也沒有原則與定律 歷史是史學家根據歷史事實,也就是所謂的史料而寫成的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頁141,然而史學家一般卻也都承認大部分以往曾經發生的事實,早已如雲煙般消散,不留任何紀錄,也無任何痕跡可供考證,留有資料可供考證追溯的僅是其中絕小部分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頁25-26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頁141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頁25-26 沈剛伯,〈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四十週年慶演講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68.10.31),第40本上冊。 系統動態(力)理論以圖形展現研究者心智模式 史學研究具有複雜多樣之特性,已如前述,在史學研究領域常常可以看見不同研究者對同一事件提出不同分析解釋之百家爭鳴情形,然而史學研究領域中之論文多以文字作為主要表述工具,且動輒數萬言,使得論文閱讀者較難掌握論文作者想法之全貌;並難以整合不同研究者透過論文所提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