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分析-analysi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hina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docx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分析-analysi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hina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分析-analysi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hina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网络舆论监督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网络舆论监督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vi vi 表清单 表 1. 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 表 1. 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5 表 2. 1 公民参与阶梯理论的八种参与形式 11 表 2. 2 公共空间的结构性转型趋向 12 表 2. 3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 15 表 3. 1 网络舆论监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8 表 3. 2 舆论监督一些典型案例 20 表 3. 3 抽样样本状况 23 表 3. 4 被调查民众的基本特征统计(N=634) 23 表 3. 5 网络舆论监督民众关注度的频数统计 25 表 3. 6 网络舆论监督民众满意度的频数统计 25 表 3. 7 民众参与意愿的总体情况统计 28 表 3. 8 参与调查的男性与女性的均值 29 表 3. 9 对被调查者性别特征进行 T 检验的结果 29 表 3. 10 性别对参与意愿的影响 29 表 3. 11 对被调查者年龄特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 30 表 3. 12 参与调查公民不同年龄段参与的均值 30 表 3. 13 年龄对参与意愿的影响 30 表 3. 14 对被调查者教育程度特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 31 表 3. 15 参与调查公民不同的教育程度参与的均值 31 表 3. 16 教育程度对参与意愿的影响 32 表 3. 17 对被调查者职业特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 32 表 3. 18 参与调查公民不同类别的职业参与的均值 33 表 3. 19 职业对参与意愿的影响 33 表 3. 20 人均月收入对参与意愿的影响 34 表 3. 21 对被调查者所在地区特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 35 表 3. 22 参与调查的不同地区的民众参与的均值 35 表 3. 23 所在地区对参与意愿的影响 36 表 4. 1 分省域名数和分省 CN 域名数 42 表 5. 1 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 45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 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网络舆论监督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网络舆论监督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PAGE PAGE 11 PAGE PAGE 10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只有充分发扬 民主,使公众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参与条件、参与渠道,社会公众才会真正树立起高度的主人 翁责任感,鼓动起人们的政治热情。近年来,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观念迅速增长,公民 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有意愿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参与到国家管理中来。经济社 会的发展带动了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有意愿运用互联网加入到监督的行 列中。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公民该如何理性的表达诉讼请求这一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自 2001 年开始,互联网事业逐渐发展,公民通过网络对权力来进行监督已经显示出巨大威 力。 2003 年的“孙志刚案”、2005 年的 “沈阳天价医疗费”、“哈尔滨宝马车撞人案”等一 系列事件,都因网络曝光而产生巨大的轰动,让人们了解到事件的真相。2008 年 6 月,沸沸扬 扬耗时八个月的陕西 “周老虎”事件终于落下帷幕,陕西省政府宣布华南虎照片系假造,这场 闹剧都是源于网友的锲而不舍才得以收场;2009 年云南晋宁县的“躲猫猫”事件,也是由于“网 民调查团”的调查,揪出真凶,李荞明系牢头狱霸以玩游戏为名,殴打致死。南京江宁区房产 局局长周久耕“天价烟”事件、网帖爆出的“公务员出国考察的费用清单”、2010 年 10 月李 刚之子校园撞人致死案等,无不显示了网络舆论会对相关部门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最终促成 了事件公正解决。互联网作为新近崛起的监督形式,充分展示着汇集民意的重要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这种形式与传统舆论监督相比,具有特有的优势,它能够更直接、更真实地 保护监督者的合法权益。网络舆论监督实现了现代网络技术与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它也是现 实廉政监督体系的有益补充,正在成为推进廉政建设的一个有力杠杆。尽管网络舆论监督有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