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德国国际关系研究评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德国国际关系研究评析

20世纪德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评析   [关键词]德国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学;法兰克福学派;国际机制;欧洲一体化   [摘 要] 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在德国起步较晚,也始终未成独立学派,但20世纪具有德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研究经验对西方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考察德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德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流派,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详尽分析。   [中图分类号]D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0)08―0056―09      德国的现代国际关系研究起步于魏玛共和国时期。1923年,德国在汉堡建立对外政策研究所,柏林政治学院也开启国际关系领域的教学工作。从20世纪上半叶专注于权力国家和地缘政治研究,到90年代对中央集权和民族国家的批判以及对区域化、全球化的探讨,德国的国际关系研究继承和发展了康德、马克思、韦伯等思想家的思想内核,涌现出豪斯霍弗、哈贝马斯等一批著名学者和批判社会理论、全球治理与欧洲一体化理论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流派。      一、德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呈现出带有浓厚英美色彩的“大西洋现象”,国际关系学作为正式学科尚未在德国盛行。随着法西斯主义的肆虐,除了以卡尔?豪斯霍弗(Kar]Haushofer)为代表的“慕尼黑地缘政治学派”,支持希特勒鼓吹生存空间和追求阳光地带的扩张主义与种族主义政策,包括国际关系学在内的整个政治学科都处于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在20年代成立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经过30―40年代的初步发展,逐渐形成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其鲜明的批判社会理论著称,它对人类解放主旨的弘扬、对工具理性的贬低、对实证主义的反驳、对知识批判功能的推崇、对各种形式的意识形态的讨伐,不仅引发了20世纪中期关于认识论的哲学大辩论,也对包括国际政治学在内的整个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战后,德国分裂为政治体制迥异的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国际关系研究也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在联邦德国,由于传统的国际关系研究曾被法西斯用来鼓吹扩张和种族灭绝,直到60年代中期才建立第一个国际关系学教席,而在高校正式、普遍地开展国际关系科研教学工作则是在70年代之后。   随着1968年学生运动引发的民主运动的兴起,联邦德国的国际关系研究阵营发生变化,部分学者继续遵循摩根索现实主义研究方法的主流范式,兴起了“慕尼黑新现实主义”学派;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致力于重新梳理政治科学,并将国内问题与科学的民主化视为研究重点。同时,联邦德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之后,更加致力于推动和平,政治学者将目光转向对欧洲和平问题的探究。这一时期,和平研究主导了联邦德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多个研究机构迅速建立起来。与此同时,联邦德国出现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广泛研究。一方面,约翰?加尔通(Johan Craltung)和迪特尔?森哈斯(Di―eter Senghaas)将“依附论”引入德国;另一方面,随着联邦德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学术界普遍认识到经济问题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经济实力如何转化为政治权力”再次成为重要的关注点。70年代中期,区域研究和东西德研究的重点集中于东西德体制的比较,并将统一德国这一目标写入了联邦德国宪法。国际关系研究依然是为了向政府提供建议并对政治决策施加影响,但是对科学与政治学之间关系的狭隘理解一度阻碍了国际关系研究在联邦德国的扩展。联邦德国国际关系的主流思想大多来自国外,而非自身对学科长远发展的创新贡献。   总体上,70年代联邦德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主要表现出两种取向。一是继续借鉴和模仿美国理论,例如恩斯特一奥托?岑皮尔(Ernst-Otto Czempiel)利用政治体系理论分析国际政治体系和和平,海尔加?哈夫腾多恩(HeI―ga Haftendorn)等人以官僚政治理论进行外交政策分析和国际关系研究,岑皮尔系统地提出了“民主和平论”。二是迪特尔?森哈斯和埃克哈特?克里彭多夫(Ekker-hart Krippendorff)从批判主义哲学角度理解国际关系,最终汇成批判主义学派,成为德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来源。   到8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国际关系研究正式发展成为政治学下属的次级学科,而此前不仅在塑造国际关系学科问题与方法的辩论中鲜有建树,而且在国际关系学研究团体中也未能彰显自己的特色,在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论题领域中还存在从政府中心论脱离出来、向新的有关安全问题的概念转化。80年代联邦德国国际关系关注的重点是国际机制研究,出现了许多新论题,如跨国主义、全球治理、法治化和社会化,这些论题已经打破国内政治中的等级秩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