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虎形辖铭文新释
秦虎形辖铭文新释
刘钊
《西安文物精华——青铜器》 《西安文物精华——青铜器》,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10月版
《西安文物精华——青铜器》,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10月版。
据该书说明文字介绍:辖的出土时间为1978年5月;出土地点为西安市阿房宫乡窑西村;辖的尺寸为通高7·88厘米,虎长3·6厘米,厚1·3厘米;辖的重量为0.0985千克;辖的形制特点为扁长方形,可插入軎上的辖孔。辖的上方饰卧虎,虎体各部位轮廓清晰。辖上下各有一孔,用于插销固定。辖体一面刻有2行8字铭文;辖的时代为战国晚期,从虎的造型特点和铭文的内容及字体来看,此辖应属战国晚期秦昭王四十六年器。
该书对辖的铭文所作释文为:
卌六年,禾工,一、工免。
这一释文存在几处问题。按照我们对照片的观察,重新摹写铭文如下:
按照这一摹本,铭文应释作:
卌六年,私工,工勉。一。
由此可知,《西安文物精华——青铜器》一书对辖的铭文所作释文存在的问题是:一、因观察不细致,在用白粉填充字口以为拍照时,没有注意到“禾”字右边还有笔画,以致漏填,从而将“私”字误认为“禾”;二、与上同样的原因,将“勉”字误认为“免”;三、误将表示编号的“一”夹在铭文中间连读,致使文意不通。
按“私工”一词又见于“卲宫盉”铭文 “卲宫盉”之器名,有些著录和著述或名为“邵宫盉
“卲宫盉”之器名,有些著录和著述或名为“邵宫盉”,或名为“邵宫和”,或名为“卲工盉”。从文字看,第一字从“卩”不从“邑”,无疑应释为“卲”。《殷周金文集成》收入该器,编号10357, 但器名文字将第一字释为“邵”,铭文释文却释为“卲“,未免自相矛盾。该器器形类似盉,但是旧著录将其称为“盉”,有的是因为误认铭文中“卲宫私官”的“私”字为“和”,以为“和”通作“盉”,因而将其称为盉的。该器器形见于《商周彝器通考》图488、《殷周青铜器通论》图版63·122、《金文总集》4444、《陶斋吉金录》5·2、《尊古斋所见吉金图录》3·14。容庚先生在《商周彝器通考》中指出该器“器形如壶,前有流,后有立兽作鋬,与商及周初之器形大异,乃战国末异制也。”朱德熙、裘锡圭先生在《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原载《文物》1973年12期,后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5年2月版)一文中指出:“从铭文字体看,这件铜器当是秦代或战国末年秦国的东西。”
卲宫私官,四斗少半斗。
私工=感。
廿三斤十两。十五。
其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为秦刻铭,但从字体看,显然是分两次刻成。第三段从字体看,应是汉代所刻,可见该器经历了朝代的更替,一直在延续使用。“卲宫私官” 与古玺“北宫皮官” 关于古玺“北宫皮官”的考释见朱德熙、裘锡圭《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原载《文物》1973年12期,后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5年2月版。句式结构相同,“卲宫”应为宫殿名,但具体所指还需进一步的考证。第一段刻铭与第二段刻铭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两者既可能没有联系,也可能存在着关联。有关联也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私工”表示的是制造机构,“卲宫私官”表示的是使用机构;一种可能是“私工”隶属于“卲宫私官”。如果是第二种可能,则说明“私官”一职并不只负责皇后、太后、公主的饮食, 同上。还有负责制造的任务。第二段的“私工,工感”与上引虎形辖铭文中的“私工,工勉”结构相同,只是“卲宫盉”的“工”字带有重文符号而已。“工感”之“感”
关于古玺“北宫皮官”的考释见朱德熙、裘锡圭《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原载《文物》1973年12期,后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5年2月版。
同上。
“私工”应该是制造机构的名称,这一名称不见于典籍记载。战国时期传统的工官机构被分为“公”、“私”两个系统,“公”指邦国,如各国相邦所领导的工官机构,还有地方县邑官府属下的工官机构,这些都属于“公”的范畴,相当于汉代大司农领导的大府系统。“私”是指私家,包括属于国君或封君宫廷的工官机构,也包括一些大贵族家族内部的私人手工业,这相当于汉代的“少府”或“中府”系统。 见董珊《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245页,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私工”这一机构就应该属于“私”
见董珊《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245页,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私工”一词目前仅见于以上所论的两件秦器铭文,相信今后还会有相关的资料出土,加深我们对“私工”归属和性质的认识。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8年1月25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8年1月26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