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先生非一世之人 此书非一世之书 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称亭林先生,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清学”开山始祖 ——“通儒”顾炎武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 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经术,是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诠释考订;治道,谈经世济民之术;博闻,广泛论列文史知识及社会风俗。 “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 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 成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 2. 取名:“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 《日知录》三则 顾炎武 《日知录》和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经世致用: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 经世致用 主张钻研经书要与研究当代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在阐释古典经义的同时,升华出自己的社会见解,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进而改造社会。 在政治上反思或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在经济上反对土地兼并,在教育上抨击科举考试和八股文,在哲学上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成为中国启蒙思想的先驱。 朱舜水(明末清初)把经世致用思想概括为“经邦弘化,康济艰难”八个字。 经世致用的学风特点 (一)务当世之务。 (二)勇于任事的精神。 (三)致力创新的精神。 (四)注重调查研究。 (五)研究范围广大。 整体阅读 三篇文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风气? 三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思想,请你谈谈体现在哪些地方? 经世致用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章贵在实用 《著书之难》—— 著述贵在独创 《文人之多》—— 立身贵在务实 滑稽(jī) 围剿(jiǎo) 奸佞(nìng) 庶(shù)民 命途多舛(chuǎn) 菑(zī) 畲(shē)族 装潢(huáng) 潦(láo)水 衣裾(jū) 摭(zhí)谈 阅读思考:《文须有益于天下》中,作者认为有益之文有哪些益处?无益之文有哪些坏处?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阅读思考:《著书之难》,难在何处?作者推崇的著书原则是什么? 著书之难 著书之难 子书自《孟》《荀》之外,如《老》《庄》《管》《商》《申》《韩》,皆自成一家言。至《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故取诸子之言,汇而为书。此子书之一变也。今人书集,一一尽出其手,必不能多,大抵如《吕览》《淮南》之类耳。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 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 阅读思考1:如何理解韩愈的诗? 阅读思考2: 文人多了难道不好吗?为什么单说“唐宋以下”?作者笔下,“文人”有着特定的意义。他认为,作为文人,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文人之多 文人之多 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自命为文人者矣。韩文公《符读书城南诗》曰:“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葘畲。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而宋刘挚之训子孙,每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黄鲁直言:“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故华而不实。”本朝嘉靖以来亦有此风,而陆文裕所记刘文靖告吉士之言,空同大以为不平矣。 《宋史》言:欧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