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14 年微生物风险监测标准操作手册
第五章 微生物检测方法标准操作程序
1 / 187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14 年微生物风险监测标准操作手册
目 录
第一节 微生物检测标准操作程序总体要求 4
第二节 卫生指示菌标准操作程序 8
一、 菌落总数标准操作程序 8
二、 大肠菌群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13
三、 大肠埃希氏菌计数 22
四、 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31
第三节 食源性致病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36
一、 沙门氏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36
二、 志贺氏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57
三、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 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69
四、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79
五、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91
六、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05
七、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19
八、 阪崎肠杆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29
九、 创伤弧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37
十、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48
十一、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54
第四节 病毒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66
一、 诺如病毒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66
第五节 寄生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72
一、异尖线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72
二、棘口吸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74
三、棘颚口线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75
四、广州管圆线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78
五、华支睾吸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80
六、并殖吸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82
七、东方次睾吸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84
2 / 187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14 年微生物风险监测标准操作手册
3 / 187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14 年微生物风险监测标准操作手册
第一节 微生物检测标准操作程序总体要求
一、样品接收
1. 当样品送达实验室后,应立即对照采样单核查样品,确保样品的相关信息完整并符合
检验要求。核查内容包括:
(1) 样品数量;
(2) 包装是否完整;
(3) 采集样品的种类与采样方案的要求是否一致;
(4) 样品容器上的标记是否清晰可辨;
(5) 样品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运输要求;
(6) 干燥样品是否受潮和有细菌增殖征象;
(7) 冷冻样品是否融化;
(8) 易腐样品有无腐败现象。
记录样品核查结果并由核查人签字。若发现异常,不能接收,应重新采样送检。
2. 样品量不能少于规定数量,特殊情况送样量不足应说明。
二、样品的标识和贮存
1. 样品标识
样品应有正确、清晰的唯一性和状态标识,保证样品在检测过程中不被混淆。
2. 样品保存
实验室接到样品后,应立即对样品进行检验;如果检验不能及时进行,应将样品在接近原
有贮存温度条件下贮存并尽快检验。一般情况下易腐样品0℃~4℃不超过24h。
三、检验样品的准备
1. 检验用培养基、试剂、标准物质和相关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适用性核查;
2. 样品的全部制备过程均应遵循无菌操作程序;
3. 开启样品容器前,先将容器表面擦干净,然后用75%酒精消毒开启部位及其周围;
4. 确保所有待检样品都在保质期内且冷冻食品在检验前未解冻;
5. 如果检验过程出现了不可接受的偏差而终止,就要重新取样。
4 / 187
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语言严密性.doc VIP
- 高压配电柜日常维护保养方案.docx VIP
- 国考物理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强制氧化-尿素还原法(FO-UR)烟气脱硝成套技术.doc VIP
- 2024年江苏赛区复赛“扬子石化杯”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招标代理服务技术方案104页.docx
- 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服务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ppt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4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公司法中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性质界定与归责原则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