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比较文学方法读《飘》与《金瓶梅》中的主要女性角色
摘要:《飘》与《金瓶梅》,是描写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女性婚姻生活、情感抗争的代表性作品。其中虽然在时间空间上两者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作为分别在东西方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都是以女性角色为核心,两个女性主要人物的本性抗争、结局及时代意义都有对比评判的价值。本文尝试在二者间找出异同,进一步了解不同时代及文化下的女性。
关键词:比较文学;斯嘉丽;潘金莲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332-02
一、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产生于19世纪。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在具体研究领域,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狭义上的比较文学,是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的关系。站在世界文学发展的角度,分析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文学所持有的发生、发展的异同,探索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乃至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比较斯嘉丽与潘金莲的时代背景
小说《飘》的时代背景为美国南北战争,即1861年-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是第一个工业化战争,实际上代表了旧的农庄文化对现代工业革命两种不同社会发展状态下的意思形态对立。19世纪中叶,现代工业文明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代表工业文明的美国北部资产阶级雇佣劳动制与代表旧式农业文明的美国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引起了政治、经济上的全方位对立。1861年4月12日,南方政府军队炮击萨姆特要塞,首先挑起内战。林肯政府于4月15日发布讨伐令,内战正式爆发。小说《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生活在美国南方的庄园中,以南方种植园主的立场审视这场战争,但是作为南方种植园捍卫者的斯嘉丽身上表现出的种种对人性束缚的抗争却偏偏有了北方解放意识的标记,小说《飘》在大时代的积极意义正主要表现在这种对立中。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生活在中国北宋年间,即约公元12世纪上半叶;但是根据《金瓶梅》小说中记述发生的真实社会时代特征,经中国后世众多学者研讨,已经得出一致结论:《金瓶梅》实际上是“假托北宋,实写明朝”的。即小说中的潘金莲实际生活在中国明朝中后期,即公元17世纪中叶。明代中后期的中国,皇帝昏聩、官员穷奢极欲、民间淫靡之风亦极度盛行;作者更以《金瓶梅》故事隐喻明代中后期自朝廷、官府自民间的淫乱世风;再加上中国自宋明以后确立的理学道统标尺,潘金莲这样一个角色,更有了作为礼教道德祭祀品的意味。
三、比较斯嘉丽与潘金莲的身份背景
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出身于一个种植园主之家,斯嘉丽的父亲是一个暴发户,而斯嘉丽则是暴发户的女儿。这一点注定虽然斯嘉丽拥有财富,但却没有良好的家世渊源,斯嘉丽没有遗传她的出身高贵的母亲任何一点优雅的上流社会的淑女气质,她本质上和她的父亲一样,是一个世俗的、务实的爱尔兰人。这一点也在斯嘉丽最后的性格形成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斯嘉丽身上有一种世俗的、务实的、经济的、实用性的特质。这恰恰是现实主义的资本主义实干家的特质。斯嘉丽是一个任性的富家小姐,又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让人又爱又恨。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是清河县一个裁缝的女儿,先是被卖做丫鬟,然后成为侍妾,最后被那家的大老婆赶出而被卖给奇丑的武大郎。最后潘金莲在爱情与肉欲交织中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毒死武大;被西门庆娶回家后,继续在本能追求与情欲中沉沦,最后被武松作为道德审判的祭品杀死。潘金莲的人生追求很直白也很简单:既然生而为人,就应该像人那样活着,享有人生的欢乐与权利(按照小说描写即女人的情欲和性欲)。这种追求,从人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最低最基本的人生追求,但是在她那个时代和具体的生活条件下,像她那样身份和地位的市井妇女,可以说这也是难得的最高的人生追求。在她生活的年代以这样的方式抗争,必然有着道德审判祭品的属性以及最终必然走向悲剧下场。
四、比较斯嘉丽与潘金莲的结局
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方社会里,斯嘉丽是一个突破的代表;她冲破了女性身上的重重枷锁,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寻求自身价值、争取自主权利的过程中展现了女性自身的坚强本性、勇气和魄力。斯嘉丽最初的抗争是从捍卫爱情上开始,她勇敢地向传统婚姻规则发起了挑战;而当斯嘉丽的第一任丈夫查尔斯死后,习俗压抑着她活泼的天性,以至悒郁成病。但南北战争解放了她,她摆脱了身上的束缚,勇敢的冲破世俗的桎梏,重新追求生活的意义。最后,在冲破强大的传统观念及来自至亲亲人的种种磨难后,斯嘉丽终于凭借她的不屈抗争获取了她一生所追求的所有生命涵义――财富、爱情、成功、独立。尽管最后的斯嘉丽的结局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