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结盟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启示.docVIP

彝海结盟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彝海结盟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启示

彝海结盟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启示   【摘要】“彝海结盟”是我党长征时期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党成功地运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典范。该文将探究“彝海结盟”的详细过程,旨在对我们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工作有一点启示。   【关键词】长征;彝海结盟;和谐民族关系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12-02   一、 简述“彝海结盟”   1934年10月,由于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工农红军不得不撤出江西苏区根据地。党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同时也为了北上抗日拯救民族的危亡,于是实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整个长征途经十余省,其中包括苗、瑶、壮、彝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或聚居地区。其中,在经过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时便发生了著名的“彝海结盟”事件。   彝海,位于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境内,其所在的拖乌区,是冕宁全县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据彝文文献记载:当时的彝区不仅地势险峻、环境恶劣,而且社会情况极为复杂。彝族内部家支林立,各家支都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家支之间械斗不息,但对其它民族的“入侵”却能保持一直对外。   1935年5月20日,中央军委在礼州发出了总司令朱德关于过彝区、大渡河的命令。于是红军先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我党我军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冕宁各地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在1935年5月21日,先遣队前卫连刚到喇嘛房时,就被手执棍棒、土枪的彝民堵住了去路索钱,沿途树林中也有人放枪,而红军战士严格执行纪律,沿路散钱并一概不予还击。行至桃树沟,红军又陷入被包围的境地。刘、聂请懂彝话的几个向导向彝民喊话进行宣传解释,然而并不奏效。最后,在进退不能的情况下,红军只得对空还击,把对方打退下去。其他黑彝家支远离出事地点,打了红军可以一走了之,而果基小叶丹家就在出事地附近,他无法置身事外。就在此时,红军一直坚持的民族团结政策终于开始发挥作用。当时红军过彝区时十分注意纪律,连喝老乡几碗水也会付几个银元作为报酬。红军的这些行为传到小叶丹的耳朵里,加上小叶丹熟通汉话,听懂了红军们的喊话,于是派他的四叔和精通汉语的沙玛尔各去探听情况,得知了红军确实不同于以往所见的国民党军队。一方面本着彝族固有的“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的传统理念,一方面由于当时果基家族正与罗洪家族发生矛盾,小叶丹需要部队正规、势力强大的红军的帮助,便与红军群众工作队队长肖华进行了历史性的接触。果基小叶丹在我党我军政策和行动的感召下,对红军产生了好感和信任,愿与红军刘伯承司令结拜兄弟。于是,1935年5月22日,在位于冕宁县城以北20多公里的彝海湖畔,刘伯承和小叶丹按照彝族习俗举行了“彝海结盟”。同时,刘伯承将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授予小叶丹,任命他为支队长。第二天,红军大队人马从大桥出发,果基小叶丹亲自陪送到喇嘛房,然后派果基尼迫、果基子达、沙玛尔各等送到岔罗。在果基小叶丹的大力协助下,红军在沿途所过之处都受到了特别协助,没费一枪一弹就顺利地通过了彝区,直抵安顺场,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国民党蒋介石妄图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遭受灭顶之灾的美梦化成了泡影。   解放初期,刘伯承在西南军政委员会任主席的时候曾对时任西康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的廖志高说:“‘彝海结盟’是报告中央决定的,如果不结盟,再推迟三天,蒋介石的重兵就调到大渡河堵住我们了,就有可能走石达开的下场了。所以‘彝海结盟’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   二、 “彝海结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告诉我们,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总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时候我们正确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我们的国家就团结,就统一,我们的事业就进步,就发展,什么时候在这一问题上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持慎重的态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受损失,甚至于失败。如今,我们在西部大开发、极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仍然需要借鉴在“彝海结盟”这一历史事件中反映出来的我党处理民族关系中的过人之处,并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中,开拓进取,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大力弘扬彝海结盟精神,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一)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   在红军进入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区时, 沿途宣传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刘伯承司令与小叶丹在彝家海子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红军在通过彝区时面对彝民的索要和围攻,也是尽量满足彝族人民的要求,并在彝民攻击我军战士时也是对空放枪,而不伤害彝族人民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