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庐山文化知识地理概述.ppt
了解完庐山的形成,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她的道教气息吧 道教石仙 传说之中见端倪 传说彭祖游历天下名山大川时,来到鄱阳湖边,访问了滨湖的名岳,就是当今的庐山。他遍游山上的洞府,瞻仰仙人的遗迹。彭祖游览完后,在一座石台上垂钓,钓到两条很大的鲤鱼,鲤鱼变成两条龙,驮着彭祖飞上天去了。至今庐山南麓卧龙潭边还有“钓滩石”的遗迹。 ︱彭祖 —老子 东周春秋时,老子李耳骑着青牛来游庐山,同行的还有一位骑白驴的方辅先生。老子在庐山,参天地之造化,悟自然之规律,将山的静穆、水的清柔、云雾的玄虚全都融会贯通在一起,便有了“五千言”的腹稿。老于后来与方辅一起成仙升天,留下了修炼之“庐”,人们便将他们修炼的山称为“庐山”。 先秦渊源 秦朝武士唐健威、李德殳、宋刁云三人隐居在庐山紫霄峰下的石洞中。一天晚上,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大水把洞前沙地冲出两条小溪。溪中砥石上现出一道石刻,似乎是天神降下的玉旨:“神化灵溪,玉简标题。真人受旨,玉涧潜栖”十六字。此后三位武士便不知所终。于是,世人便双溪称为“灵溪”,还建了“灵溪观”祀奉他们。三位武士弃官不做,到庐山来修道求仙,说明先秦时期,庐山已是中国古代神仙方术之士的重要活动场所了。 两汉六朝 据《庐山志》载: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巡狩南方各地,到达荆楚一带,浮江而上,来到了庐山。顾问“此山何神仙也?”有对以匡俗先生成道此山。汉武帝由是封匡俗为“南极大明公”,还兴致勃勃地登临了大汉阳峰,瞻仰了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古迹,并勒石纪念。从而使庐山名声大振,引得许多神仙家和方士接踵而至。 大汉阳峰 至东汉末年桓帝、献帝年间,黄老道分衍成太平道、五斗米道、金丹道三支在民间布教。汉明帝永平时,张良的九世孙张陵任江州令,张陵禀乃祖遗风,好黄老之术,对老子曾经隐居的庐山更是心向往焉。在庐山的游览中,他听到和看到了许多有关神仙的传说和遗迹,留恋和倾慕不已。他于是辞官不当,入庐山做道士,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后来云游天下,到过延陵季子庙。章帝年间,他杖策游龙虎山,后来又带着弟子到四川鹤鸣山传道。108岁时作道书24篇,109岁时创立道教,并被道众尊为天师。据此,庐山乃张陵悟道首善之区,是道教的真正发祥之地。 三国时吴人董奉来到庐山紫霄峰下,采药炼丹,并以仙术为人治病,不取钱财,令栽杏树。重病者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杏树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乃使诸禽百兽游戏其下,竟不生杂 草。被时人尊为“董仙”(《庐山志·董仙传》)。 紫 霄 峰 东晋时葛洪,隐居庐山南麓观音崖下,苦心孤诣,冶炼仙丹,并著成《抱朴子》一书。将丹鼎、符箓两派教义与方术统一于神仙理论体系,从而成为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至今庐山山南“洪井山”中仍有葛洪炼丹井的遗迹。 六朝时兴起的经箓派,使道教向义理化进化,出现了上清、灵宝、三皇三系经法。至南朝,宋高道陆修静来到庐山,爱金鸡峰下山灵水秀,遂建观其下名曰太虚。观星礼斗,采药炼丹。并编辑经书总括三洞,奠定了后世纂修《道藏》的基础。又力倡斋戒仪范,弘扬内持斋戒,外持威仪。陆修静逝世后诏谥简寂先生,太虚观亦改名简寂观,成为道教三大胜地之一。 两汉六朝的庐山道教,其实便是这一时期中国早期道教发展的缩影,而庐山,则是中国早期道教成长的摇篮。 葛 洪 炼丹井 唐宋时期 唐弘道元年,高宗亲赴毫州参拜老君庙,降诏天下皆建白鹤观以祀之。九江乃建白鹤观于庐山五老峰下以应诏。开元间,彭城人刘混成自都昌左穆里来庐山白鹤观道,后留其弟子何于玉守舍,自人五老峰石室,种木瓜为食,炼丹成仙。 白鹤观 侍郎蔡某之女蔡寻真、宰相李林甫之女李腾空,结伴入庐山为女真,拜道士张道冲为师,隐居九叠屏下,以丹药符篆救人疾苦。九江太守将其事迹上奏朝廷,玄宗大加赞赏。昭德皇太后更是施舍金帛,辟山田,建寻真观、昭德观以彰其功。在蔡寻真、李腾空隐居屏风叠的同时,诗人李白也正好隐居在五老峰东南读书。李白常与她们往来,后来还将妻子宗氏送至李腾空处学道。 开元十九年,玄宗梦九天使者索殿于庐山西北。乃敕建九天使者庙于庐山蛇岗岭南以应梦境。并御书“九天使者之殿”匾以赐。又命著名画
文档评论(0)